被世人稱為“奸臣”的魏忠賢曾權勢滔天,最後害怕被崇祯皇帝清算而上吊自盡。沒有想到的是,崇祯走投無路要自殺時,他的心腹王承恩卻說了一句話:如果魏忠賢沒死的話,大明王朝也不會落到如此下場!那麼王承恩為何這樣說?魏忠賢到底在明朝後期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網絡配圖
魏忠賢原名魏四,家窮嗜酒還爛賭,欠了一屁股債把老婆孩子都抵押了,債主追上門,吓得他一骨碌爬上了樹,承諾做了太監也會還錢。為了保住小命,在熟人的引薦下,還真咔擦了一刀做了太監。做太監太苦了,從倒馬桶的底層工作開始,魏忠賢一幹就是十幾年。後來他出錢托了關系,才去皇太孫朱由校身邊當差。這個小娃娃自小命苦,寵妃李選侍打死他的親媽,還霸占了他的撫養權,目的就是為了以後有機會垂簾聽政,隻有乳母客氏對他最好,而魏忠賢和客氏在不斷的相處中,也産生了特殊的感情,最後幹脆結成了“對食”。
後來明光宗去世,朱由校在東林黨的幫助下,擺脫了李選侍的控制,終于登基做了皇帝。為了感謝乳母和魏忠賢對他的照顧,他下令封客氏為奉聖夫人,又封魏忠賢為司禮秉筆太監。那麼這裡有人會問:之前的太監鄭和和王震,之是以受到皇帝的重用是因為有才華,但魏忠賢可是基本不識字,他是如何爬到權力的頂峰的呢?
其實這一切要從東林黨說起,這是一群以江南士大夫為主的政治團體,由于他們為朱由校的登基立了大功,是以這個小團隊的地位與日俱增,朝廷所有的重要部門幾乎都被他們把持。作為江南官商士紳的代表,他們嘴上說得很好聽,但很多人卻霸占着各種資源,為了自身利益竟然拖欠稅款偷稅漏稅,還撺掇皇帝廢除工商稅務。美名其曰:不與民争力,藏富于民。東林黨的創始人顧憲成更是以權謀私,以考察官員業績的名義排除異己。
而當國家面臨戰事時,這群人毫無大局觀念 隻會紙上談兵,本來将領熊庭弼幹得好好的,一度打得努爾哈赤不敢動彈,就因為得罪了東林黨内閣,他的職位就被袁應泰頂替了。這家夥隻懂水利,根本不懂打仗,結果在後來的戰争中,遼東的兩大重鎮相繼被努爾哈赤攻破。别看朱由校天天忙着做木工,可江山是朱家的,急得團團轉的朱由校問大家有什麼好辦法,東林黨此時卻根本拿不出好主意,隻是一味地吵來吵去争來争去,根本不想着如何抵抗。
而且打仗需要錢啊,錢從哪裡來?這夥人想不到别的招兒,就在一年内發光了萬曆幾十年存的私房錢。大明帝國沒銀子怎麼辦?東林黨人決定多造點銅币,令人發指的是,這群人為了撈好處,把銅錢改成了銅三鉛七。要知道當時的南京鑄币局是他們的地界,按照規定:明朝的銅錢應該是銅六鉛四的含量。自己A錢不說 還大言不慚地上疏,說這是為了補貼國庫。就這樣,明朝的貨币制度被破壞,百姓苦不堪言,堅決抵制。
眼看國事一團糟,東林黨人卻根本不聽皇帝的話,你想一個人怎麼鬥得過一群人呢,這時朱由校想起了心腹魏忠賢,就讓他出來作為代表人去“鬥法”吧!别看這魏忠賢在進宮前是文盲,但是進宮後專門在内書堂學習過,老師還是進士出身且要求嚴格,凡背書不過、寫字不堪等,或責打或罰跪。是以用發展的眼光看,魏忠賢也算半個讀書人。那麼被推上政治舞台的魏忠賢是如何和東林黨交手呢?
明光宗畫像
其實最初,魏忠賢是很巴結這群人的,可惜這個團體多是讀書人有錢人,怎麼會看得起太監呢?是以既然有了皇帝的支援,于公于私,他都不會放過東林黨,魏忠賢一上台就收集證據,将吏部尚書、左都禦史、禮部侍郎等、數十人罷免,還将南京的商業納稅提高了很多。要知道東林黨代表着江南資本家的利益,這些大商人不用納稅,掙得是盆滿缽滿,而魏忠賢就利用東廠和錦衣衛這兩大機構,從這些大地主和官商士紳手裡收取賦稅、追繳前款,僅僅江南茶葉稅就收了20萬兩,讓朝廷有足夠的銀子去應對戰事、并且在河南百姓受災時,還能撥款救災免除稅糧。
除此之外,他還整頓軍隊,重用了袁崇煥等将領,在他掌權期間,明朝打了好幾次勝仗,不僅把努爾哈赤打成重傷,還打得皇太極逃回老家。當然魏忠賢也有私心,曾打着反腐的名義鏟除異己收受錢财,但是客觀上卻讓一些地方的管理變得更好。相比之下,東林黨人自诩代表廣大群眾,在明知土地兼并百姓生活艱苦等情況,卻根本不想作出改變。朝廷要錢時,他們就将重稅加在百姓身上,光看這一點,魏忠賢是嚴重觸犯了東林黨人的利益。當然除了這些好事。他和他的烏合之衆,什麼“十孩兒”“四十孫”等,也幹了殘害忠良 逼死嫔妃等不少壞事。為了斂财,大到買賣内閣大學士,小到監獄撈犯人,隻要給錢啥都幹,就連南京内庫的财寶也被魏忠賢洗劫一空。可謂是罪行累累。
東林黨人就這麼被打得翻不過身,但是他們很聰明,找到了信王朱由檢,天天給對方說魏忠賢的壞話。等到朱由檢即位之後,皇帝就打發魏忠賢去鳳陽看守皇陵,大臣們聽到這個消息,馬上聯合衆人揭發他的罪狀。當時在旅店中過夜的魏忠賢,知道皇帝要下手,幹脆懸梁自盡。魏忠賢倒台了,東林黨重新把持了朝政,他們一上台就取消了商稅和礦稅等,要知道這可是朝廷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了。缺乏鬥争經驗的崇祯不光被忽悠,連權力也被架空了。面對國庫虧空,民不聊生的局面,各地農民揭竿而起,軍隊缺錢怎麼辦?以前好歹有個魏忠賢能給皇帝撈錢,現在沒有一個人出頭想辦法。
崇祯号召官員捐款救國救民,可平時上吃國家,下吃百姓的官員們,就算有千萬白銀也是一毛不拔,隻是沉默不語。後來李自成提出條件,隻要給他幾百萬兩白銀就休戰,沒想到偌大一個朝廷竟然拿不出來。等到起義軍打進北京後,走投無路的崇祯隻好上吊,臨死前氣不過大罵這些大臣:諸臣誤國!而這些大臣呢,卻在忙着開門投降。
是以曆史是複雜的,魏忠賢雖然做了很多壞事,但卻非一無是處,他的一些措施,對明朝還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有句話叫積重難返,明朝面對内憂外患,最終還是難逃被滅亡的命運。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