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有人說,在中國曆史上有兩次由南向北的統一程序,其中一次是朱元璋北伐,另一次就是著名的蔣介石北伐。

北伐之後,蔣介石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以消除派系之争的弊端,無論是仕途還是軍事,蔣介石的人生似乎一直都十分順遂。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然而在北伐之後,蔣介石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從1929年開始一直到1949年,盡管國民黨的隊伍越來越壯大,實力越來越強大。然而蔣介石在作戰打仗方面卻越來越差,甚至在抗日戰争結束之後,又發起了激烈的反共内戰,而在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手上究竟還有多少軍事力量呢?

一、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被全面擊潰

對于曾經手握百萬精兵的國民黨領袖蔣介石來說,與共産黨相比起來,實在是擁有巨大的優勢,但即便如此同樣在經曆了抗日戰争和國共内戰之後,國民黨還是敗在了共産黨手中,這是為什麼呢?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對此有曆史專家分析認為,盡管國民黨的失敗是“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軍事上的失敗,尤其是蔣介石很早就成為了國民黨的領袖和核心,作為黨、國、軍三位一體的重心,蔣介石對于這一場軍事失敗負有最大的責任。

國共兩黨合力抗日戰争結束之後不久,國内就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全面内戰。

根據有限資料顯示,當時國民黨的總兵力大約為430萬名,其中正規軍中陸軍約200萬名,特種兵為36萬名,空軍為16萬名,海軍為3萬名,加上後方總司令部所屬部隊及其機關機關共計大約為101萬名。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這些正規軍是直屬蔣介石委員長的軍隊大約有356萬名。除此之外,還有裝備精良,兵強馬壯的74萬名非正規軍,當時的共産黨軍隊除了127萬陸軍,根本都沒有海軍和空軍,是以國民黨無論是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還是在勢力範圍等都碾壓共産黨。

盡管國共兩黨之間的内戰拉鋸時間長達十年之久,國民黨以極大的優勢開啟了戰争,甚至一直到1949年初,比起共産黨,國民黨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和彈藥糧食等等方面依舊持有不小的優勢,是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雙方真正能夠分出勝負關鍵還是在于這一年的三大戰役。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爆發,持續進行了長達52天的血戰,這場戰争的結果為此後雙方鏖戰奠定了基礎,擁有清一色美式裝備和機動兵團的55萬國民黨軍隊被東北野戰軍擊敗,标志着共産黨已經順利解放了東三省。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不久之後平津戰役爆發,共産黨為了加快解放全國的步伐,将剛取得戰争勝利的東北野戰軍派往平津戰役的戰場,是以在華北軍區國民黨面對的共産黨軍隊共計一百多萬兵力,共産黨雖然在兵力上足以與國民黨相匹敵,但是經過長期的說服,雙方達成了和平解放的訴求,平津戰役就此落下帷幕。

淮海戰役中共産黨無論是軍隊數量還是武器數量都處于劣勢,但共産黨一方投入了豪華的指揮官,智囊團相當強大,蔣介石在此場戰役中投入了80萬軍隊最終隻剩下了20萬名。

經過十年内戰,曾經坐擁幾百萬大軍的國民黨軍隊被一舉擊潰,1949年三大戰役結束之後,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知道自己已經無力回天,做出了改變中國未來的重大決策,帶領剩餘的殘軍部隊退守台灣。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最後離開大陸的時候,曾經不可一世的國民黨軍隊隻剩下陸軍60多萬人,海軍3萬多名,武器裝備隻剩下50多艘艦艇以及400多架戰鬥機,其中還有十幾萬人已經被共産黨軍隊打到崩潰,失去了作戰的鬥志,國民黨幾近崩潰,那為什麼國民黨軍隊會“淪落至此”呢?

毛澤東在中國七屆二中全會上說,“蔣介石的亡國,就是忘了軍隊”,是以一定意義上來說國民黨的失敗主要的原因還在于軍事,除此之外,國民黨兵敗的關鍵也離不開以下因素的合力作用。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二、蔣介石誤入歧途:國民黨黨内各派勢力魚龍混雜

随着國民黨不斷發展壯大,黨内各派系勢力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雖然名義上他們都屬于蔣介石的幕僚,軍隊在名義上聽從他的指揮,實際上都有自己的考量,各懷鬼胎。

黨内各派系勢力的不斷壯大直接分化了國民黨的實力,不僅黨内指令無法很好地執行下去,有時候還會因為想要儲存自己的實力,想盡辦法讓其他派系上戰場,直接影響到了國民黨的整體軍事力量。

除此之外,國民黨盡管一直在發展壯大,但是其基層組織政權系統不夠完備,效率比較低下,甚至無法進行正常的人力動員配備和财政資源的供給,導緻其看起強大的力量根本無法全數發揮出來。

這種政治上上司的缺失和制度的缺陷使得國民黨的數量越龐大反而帶來的弊端更多,黨内鬥争和沖突不斷激化嚴重影響到了對外作戰的實力。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三、北伐戰争之後蔣介石逐漸膨脹,誤入歧途

就像一些專家所說的,蔣介石作為國民黨的重心,長期作為一黨領袖率領着越來越龐大的隊伍,對于國民黨的軍事失敗必然要負有責任。

和我黨領袖毛主席相比,蔣介石雖然一直在打仗,卻從來都沒有形成具有概念的軍事思想,并且盡管蔣介石擁有自己的戰略眼光判斷和對局勢的把控,但國民黨内部派系太多太複雜,下屬們提供的聲音太多,有時候蔣介石也無法堅定自己的判斷,不知道該相信誰的選擇。

其次,蔣介石的軍事戰略方針存在較大的缺陷,作為一個龐大的黨的領袖,蔣介石局限于“保城守地”的狹窄局面,非常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甚至還十分在乎國際觀感,最終導緻國民黨在面對解放軍的進攻時,經常顧此失彼,很難顧全大局。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再有,蔣介石是日本士官學校的正派畢業生,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導緻蔣介石的軍隊教條主義十分嚴重,盡管他具備相近的戰術理論,但在實際作戰的戰争上形勢千變萬化,機械一般的生搬硬套,也無法對共産黨變化多端的戰略和戰術方針做出及時的靈活應對。

最後我們回顧以往的曆史,常常在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國民黨最終失去民心,是因為随後的戡亂和内戰都已經背離了人民的願望。

後期國民黨為了戰争的勝利,為了一黨利益一己私欲,不惜違背人民意願,犧牲人民利益,自然隻會受到人民譴責,這樣的結果不足為奇。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四、被外部盟友抛棄:國民黨失去了美國的援助

除了國民黨内部的原因之外,導緻國民黨最終失敗的另一個主要因素也要歸結于外部支援勢力的消失。美國政府對蔣介石的幫助從抗日戰争時期就開始了,到國共兩黨内戰初期,美國都一直在為國民黨提供軍事以及經濟上的援助,然而就在雙方決戰的關鍵時刻,美國拒絕了蔣介石的援助請求。

盡管當時國共内戰主要還是雙方之間的對峙和作戰,但也受到來自世界的大國勢力的影響,美國長期幫助并主導着國民黨的意志,而共産黨作為社會主義的擁護者,也收到了來自蘇維埃共産主義的幫助,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共兩黨也代表着美蘇兩國的博弈。

當時美國之是以長期援助國民黨,主要是因為美蘇冷戰,美國無法放任社會共産主義在全球的發展壯大,是以希望國民黨在内戰中勝出,阻止中國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1949年國民黨被全面擊潰,蔣介石退守台灣時,還有多少軍事力量?

然而蘇聯在歐洲大陸展開的突襲軍事行動,“封鎖柏林”讓美國十分恐慌,當時的美國隻能在歐洲和中國之間做出一個選擇,自然無暇顧及國民黨在中國的作戰情況和局勢。

是以後期在國共兩黨的内戰之中,沒有了美國支援的國民黨,和依舊受到蘇聯幫助的共産黨,加上原本雙方各自發展的現實狀況,勝負已然知曉。

綜上所述,站在曆史的視角來看,我們常說國民黨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無論如何經曆了抗日戰争的勝利之後,各方面都呈現碾壓态勢的國民黨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裡将400多萬名的軍隊打到了隻剩下了不到60萬名,落得個慘敗大陸,退守台灣的結果。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