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31日,微衆銀行、萬向區塊鍊和矩陣元聯合釋出消息,将三方共同開發的區塊鍊底層平台BCOS(Block Chain Open Source)完全開源。
BCOS平台究竟是什麼?
采用了哪種共識機制?
主要應用場景有哪些?
對開發者社群帶來哪些影響?
近日,CSDN采訪了萬向區塊鍊董事長肖風、微衆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資訊官馬智濤、矩陣元創始人兼CEO孫立林三位金融、區塊鍊業内大咖,就BCOS平台的定位,區塊鍊技術發展,以及其行業應用前景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讨。
什麼是BCOS平台?項目為什麼要開源?
2016年,微衆銀行、萬向區塊鍊和矩陣元三方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成立區塊鍊聯合實驗室,之後全面啟動區塊鍊及分布式賬本技術的共同研發。2017年7 月份正式啟動全面開源計劃。
肖風說,
“區塊鍊不可能成為某一家企業自己的獨門暗器或者藏在家裡就可以用的産品。隻有在一個公開透明的情況下,才可能用一套機器或者用一套算法來達到互相之間多方參與方的信任。”
區塊鍊從誕生開始就是以開源技術的形式出現,大部分的區塊鍊技術平台也皆以開源社群的形式存在。開源的本質是共享技術,其商業意義在于:通過開源共享、推廣技術标準打造出一個多方利益共同體。随着開源技術的普及和參與者數量的增加,該生态中的分工将更細,其影響範圍也就更廣,在與其他閉源的同類技術競争的時候就越占優勢。
馬智濤說,
“如果這個技術還是一個黑盒子,參與方沒辦法把它打開來看,大家的這種信任是很難建立起來的。有了開源的基礎,參與方都能看得很清楚,代碼都是很公正的執行大家所訂立的這些規則,這樣才能夠把對等協作的業務模式運作起來。”
區塊鍊治理
為了保證項目的可行性,區塊鍊技術需要按照各行業的商業與監管要求來設定核心治理架構,確定符合監管要求、符合國際标準、符合各行業基本規則。
BCOS借鑒了國際通用資訊技術系統治理标準——COBIT模型,将區塊鍊的治理準則(Business Requirements)、區塊鍊的治理對象(Resources),區塊鍊的治理過程(Processes)綜合考慮,形成一個三維的治理體系結構。目的是在商業風險、控制需求和技術問題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以有效地利用資源,管理與區塊鍊系統相關的風險,滿足BCOS平台的大規模商用需求。區塊鍊的治理對象次元主要包括以參與者、共識機制、節點、應用系統、算法、底層設施及資料在内的區塊鍊相關的資源。
共識機制
BCOS采用了聯盟鍊的共識機制,其設計目标和公有鍊有所不同。BCOS平台不會根據記賬的計算量對記賬者進行經濟獎勵,而是鼓勵參與者在共同維護聯盟鍊、促進生态系統發展、推進商業合作的過程中獲得價值或收益。在此過程中産生的糾紛或非法行為,将采用監管審計和法律仲裁結合的方式解決。BCOS 平台共識機制的實作符合聯盟鍊場景需求,可避免算力浪費、防分叉和提升運作穩定性。BCOS平台采用高效的 PBFT、RAFT 共識算法,采用插件化設計實作,通過修改系統配置,即可在一個聯盟鍊裡使用不同的共識機制, 參與到這個聯盟鍊的所有節點必須采用同一種共識配置。
馬智濤表示:
“BCOS是聯盟鍊架構,是以參與方事實上都是已經有一定信任基礎的機構,在本身機制層面上就已經把很多惡意的參與方都擋在外面了。參與方作為受信的機構,本身隻是提供當中的一個節點或者多個節點,我們還有其他的參與方也會有節點,每一筆交易要經過多方的共識才能夠确認,本身機制也行之有效。在這種體系下面,惡意作假或者是做一些僞冒交易,這些風險占的還是比較低的。基于區塊鍊聯盟鍊和BCOS平台控制手段,能夠比較好的去控制第三方風險。”
BCOS平台架構圖
BCOS平台具備完善的商業應用所需的功能和易用性,促進應用落地的實踐,具體功能包括:
- 支援靈活的使用者帳戶管理功能,采用角色和權限模型實作聯盟鍊參與者管理;
- 支援對全網所有節點同時進行靈活的配置修改,配置資料保持高一緻性;
- 基于SDK、接口、智能合約,可快速的開發各種業務應用,将支援多種語言編寫智能合約,使業務開發過程更符合企業級軟體開發慣例;
- 支援分組多副本方式存儲檔案,并在區塊鍊中儲存檔案的哈希值和相關尋址資訊,提高區塊鍊的存儲和網絡同步效率。
應用場景1:微衆銀行
2016年8月,微衆銀行聯合上海華瑞銀行,基于BCOS平台的早期版本推出了國内首個在生産環境中運作的銀行間的聯盟型區塊鍊應用場景——聯合貸款備付金管理對賬平台,通過區塊鍊與分布式賬本技術,優化聯合貸款業務中的備付金管理對賬流程,實作了縮短對賬周期、提高營運效率、降低營運成本等目标。
經曆近一年的運作,平台所記錄的真實交易筆數已達百萬量級水準。在真實生産資料的檢驗下,BCOS平台保持零故障運作,印證了其安全可控、業務可行、健壯可用的優點,其功能、性能、容錯性、可靠性、安全性、 保密性、可追溯、子產品化、可維護性、可移植性、互操作性、資料一緻性等特性亦被驗證可達到高标準。
該産品作為“分布式商業”的典型場景,非常适合采用區塊鍊與分布式賬本技術作為合作行之間的連接配接器,以提高中背景營運效率、提升流程自動化程度與降低經營成本等。
馬智濤表示,
“微衆銀行的定位就是網際網路銀行,股東騰訊也是在整個科技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當中站有非常領先的位置,網際網路行業一直是擁抱開源的”。
應用場景2:供應鍊金融
上海萬向區塊鍊股份公司采用BCOS平台的底層技術開發了一個供應鍊金融服務平台,以優化應收賬款融資流程。對供應商來說,該業務平台将有效縮短賬期,降低融資成本,并保護購銷過程敏感資訊不被洩漏;對金融機構來說,平台将有效杜絕虛假貿易,提高營運和風控效率。
供應鍊金融業務非常适合采用區塊鍊與分布式賬本技術。平台針對信用評級高、融資成本低的核心企業,運用區塊鍊技術将供應鍊交易資訊進行連結,将信用從中心企業向末端供應商傳遞,以提高金融資源在供應鍊屬企業間的配置效率。
肖風說:
“整車廠的供應鍊服務商改造從主機開始,這樣才是一個徹底的資訊穿透。主機廠向一級供應商發定單,到最後入庫單,最終回到主機廠入庫,一系列的證據鍊條是完整的。我們要求主機廠參加,大家在裡面都會得到好處,沒有誰利益受到損失”。
區塊鍊有何特别之處?
很多人都說2017年是區塊鍊應用落地的元年,通過比特币暴漲,大家對區塊鍊有一個初期的認識。區塊鍊現在能解決什麼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用區塊鍊去解決問題?
“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用區塊鍊來解決,也不是說區塊鍊成為替代一切技術所有的新東西。區塊鍊沒有什麼原創的技術,更多是在一種模式上面多了很多創新,不管是分布式存儲,計算還是網絡,區塊鍊把這幾項技術內建在一起創造了一個新的應用。區塊鍊有點像1994年網絡還沒有定性之前的網際網路技術,不同的技術路線最後定性,勝出的并不是最先進的技術,而是大家認為更好用、更簡單,甚至已經被大家所接受的”。
區塊鍊安全
随着區塊鍊技術的日趨發展,大家對區塊鍊的安全性要求也越來越高。前有theDAO事件,現有Multisig 錢包事件,在智能合約中,人為因素錯誤可能會給整個鍊帶來安全隐患。作為聯盟鍊的BCOS在安全方面做了哪些支援呢?
孫立林說:
“我們其實特别重視兩件事,一個安全,一個可運維性,不可運維就是有問題的。BCOS基本在實際生産系統上跑了一年以後,經過驗證才開源。當然不是說我們是完美的,我們一定也有缺陷,開源的目的就是讓大家用,讓所有人檢驗,進而使得我們的平台更加完善。安全沒有終點,很歡迎大家來挑毛病”。
區塊鍊人才
很多區塊鍊行業的人談到目前的人才,都感覺到這個行業人才匮乏。
馬智濤:
“我們做區塊鍊底層,BCOS希望能夠聚集更多行業裡面的資源,把它發展起來,相當于把人才短缺的問題比較好的去解決了,我們在這個平台上面也做了很多的分包,過去沒有做過區塊鍊的同志,可以很快的上手。包括做了一些教育訓練,非技術人員也能夠快速的去了解,這樣對于整個應用開發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也可以把門檻降低”。
小結
開源的生命力源于社群和無數開發者的貢獻,BCOS平台秉承透明開放的開源理念,打造一個深度互信的多方合作共同體,這将加快區塊鍊在各類分布式商業應用場景的落地,讓全社會感受到區塊鍊帶給我們的變革。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09月06日
本文作者:區塊鍊大學營
本文來源:
CSDN區塊鍊大學營,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