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沙漠
前世的鄉愁,這是三毛奔赴撒哈拉的理由。而我,少見這種愁感出現在這本書中。
聽聞三毛這名字,腦中首先浮現的是卡通片《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形象,而後才遲鈍地去接觸這現實中的作家三毛。
卡通片的那三根毛發給人一種漂泊無依、心地卻善良的純粹之感。同樣,作家三毛十分純粹,感覺就像七八歲的小女孩,一種歡脫奔瀉到底。對,就是歡脫這個現代化的詞彙,完完全全就是三毛的感覺。不知是由于歡樂而産生的自由感,還是因自由而歡樂?倒像隻錦鯉,小巧純色的那種,任性遊。
“哇,指甲油補人牙齒!他吓得全部頭發刷一下完全豎起來,像漫畫裡的人物一樣好看極了。我看他如此,一面笑一面跑到安全地帶,等他想起來要追時,這個巫醫已經逃之夭夭了。”短短的一段文字,感覺就好像是度過了愉快一天的小女孩順手記下的日子,沒有太多的矯飾或硬生生扯進成熟的孤獨感,文绉绉的華美詞藻更是少見。
我很羨慕三毛,但沒有敬仰之情。我閱讀她的作品就好像閱讀鄰家女孩的快樂事迹,沒有高高在上的教誨和難以了解的文字。她很歡脫,很快活,在所愛的土地上做各種各樣的事,與各樣的人們來往。她的幸福和自由是可以傳閱的,而不是讓人費盡心思去設身處地。
三毛的鄉愁來自于沙漠而不是海灘。同是夏天,人聲鼎沸的陽光沙灘未必比寂寥的沙漠涼快。沙漠是個小自閉,三毛卻熱鬧個不停,沙漠會微笑,而不是手舞足蹈。沙漠性偏冷,有種獨特的神秘感。三毛和沙漠是朋友,三毛也是沙漠。
沙漠并非一種一成不變的事物,她是有生命的,她和三毛一樣曾經叛逆卻依舊單純。其實她很喧鬧,仿佛從不落寞。沙漠應是輕盈的,風一吹便能飛起來,挂在樹梢上等下一陣風。沙漠也很不羁。
三毛如此,人人如此。隻是有些人承受風沙太厲,傷了筋骨,害怕起風來。有些人被樹枝牢牢地挂住了。有些人,變成了綠洲,變成了風沙。世界便如此存在了。畢竟,流沙是少數,晶瑩純粹,化為近在咫尺的虛渺的銀河。是以啊,沙漠和星星很美,卻隻有沙灘更擠滿了人,也不乏獨有的椰汁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