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時節好風光,又聞粽子飄清香。烈日炎炎到仲夏,長夢綿綿回家鄉。”一首絕句《端午節》脍炙人口,反映出人們對端午節的喜愛。
五月的風飄過發際,留下的隻是一縷縷粽子的幽香。卻勾起我心底柔軟處一圈圈的漣漪,記憶深處像墨滴入水中慢慢漾開……
五月的端午節是家鄉的大節,節日的前一天,奶奶就忙着張羅着包粽子的事。糯米是自家地裡長的,又白又香;粽葉是剛剛摘的,透着一股清新的綠,散發着一陣幽人的香。想着奶奶巧手裹出的七竅玲珑的粽子,我好像已經聞到那股誘人的粽香了。
奶奶用手搓着和了有餡的糯米,和一旁的我唠起家常。我在一旁也學得有模有樣。隻見奶奶從水中撈起碧綠的粽葉,将三四片疊在一起,再将粽葉卷曲成一個漏鬥狀,然後将準備好的餡料和糯米裝進去,左手握緊粽葉,右手将剩餘的粽葉緊緊裹在餡料上,雙手反複折疊,并不時加力緊住松散的粽子,最後用一根粽針插入粽子内部,将多餘的粽尾插入粽針的針眼,一咬牙一用力将粽針穿過粽子,而粽尾也随着粽針到了另一端。就這樣一個緊密實在玲珑小巧的粽子就誕生了。而一旁的我,學得也算有模有樣,隻可惜粽子好似被五花大綁起來一般,看得有點别扭。
粽子下鍋了,把包好的粽子浸泡在水裡,煮上半天。粽香頓時飄滿屋内,我大口大口地貪婪地呼吸着這粽子的清香。
吃粽子是最享受的了,拎着粽尾,一個個新鮮的粽子便出鍋了。吃粽子的過程就像是倒帶播放包粽子的過程。随着粽葉的剝落,一個個粽子露出了廬山真面目,雪白柔軟的糯米包裹着不同的餡料,咬下一口有黏又甜,讓人回味無窮!
無論是無可追憶的怅惘還是把握今天的美好,那一縷幽香卻藏始終在心頭。又是一年粽飄香,飄來的是與家鄉親人共裹粽子的溫馨,飄來的是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團聚品嘗,飄來的更是百折不撓的文化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