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總須熟權利害、辨識真僞,不能但問良心。
新華社報道:長江大學的幾名大學生在無任何裝備下涉水救人最終緻三人死亡。事件一經報道便引起輿論嘩然,有人稱他們為英雄,重振社會風氣;有人罵他們愚蠢,全然不顧自我安危,就在争論之時一位漁伯用三萬元的價錢來交換屍體,這樣的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這人心是怎麼了,私利的引誘居然是用人命來衡量的,鐵石心腸不過如此。我雖不信佛說緣由,卻也同意因果報應,難道這漁伯就不怕世人的唾罵?
答案不得而知,但我似乎窺到了利欲蒙蔽心下的那顆心——透着些灰暗與卑微。這個世界不知何時起出現了“拜金”一詞,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對利益的追求早已遠遠超過了對本質的把握與追求。歌中唱到“金錢和真心,誰能換來白首”,郭美美事件以及如她一般的網紅便是更相信前者,沒了對事物最自知的判斷比丢了初心更令人感到可憐。
到底,這種屬于自我意識的部分,在本質上不存在對與錯,隻因世人的标準存在差異,有人便鑽了這空子——當馬雲的微網誌被清一色的“被逼款”所覆寫,他被界定在不愛國與沒有同情心之間。若我是他,該是有何等的無奈與不甘。人心本該是在淬煉之後愈發的懂得珍惜,卻不曾想被惡意的言論展現的如此“肮髒”。赤裸裸的“綁架”,恐怕隻是在宣洩自己内心由豔羨而産生的憤怒,可笑又可悲。
在中國這樣一個人情社會中,人們被所謂的“溫暖”的假象浸泡的弱化了,也軟化了,身來順受的思想已然根深蒂固。一位經曆過南京大屠殺的人回憶道:幾百号人面對二十幾個鬼子,沒人敢出聲,任憑他們擺弄與處置。在那時,似乎已不是簡單個人良心的問題,那是一個民族的氣骨被另一個民族所踐踏,戲耍。總有我們必須站出來的時候,但我不願那一刻是處在懸崖邊上無路可退,被敵人用刀槍頂起下颌,指着烽火狼煙的身後告訴我,這便是你懦弱的結果。
柴靜曾說:“新舊之間本無怨訟,唯有真與僞是大敵。”真與僞的信仰必須泾渭分明,不為其他,隻為這世間多一份純粹與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