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1、政府幹涉與自由放任之争

鑒于重商主義是一種在歐洲各國影響極廣的經濟學說和政策主張,亞當·斯密認為有必要對其進行系統的、深入的剖析。在他看來,重商主義的主要錯誤在于:

  • 一是荒謬的财富觀。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是一國動産中最穩固、最真實的部分,在他們看來财富就是由金銀貨币構成的。這種觀點受到了斯密的嚴厲批判,因為一國的财富隻能由該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産物所構成。超過一國流通所需的金銀儲備不但不是财富,反而會對經濟運作産生不利影響。
  • 二是錯誤的緻富路徑。重商主義者認為增加一國财富的途徑隻能是,實作對外貿易中的貿易順差進而獲得由此帶來的金銀流入,但實際上國内貿易以及各種生産性勞動都能夠增加社會财富。
  • 三是早期的重商主義者要求政府直接對貨币輸入及輸出進行管制,晚期的重商主義者雖然摒棄了這種毫無實效的監督,卻轉向了另外一種更為複雜、更為困難且同樣毫無實效的對貿易差額的管制。斯密認為,金銀同其他商品一樣,都受市場供求機制的調節,無 須政府勞心費神。

相對于重商主義,斯密對重農主義的評論相對溫和并充滿善意,他主要反對重農主義者把工商業者列為非生産者階層的觀點,認為他們對個人的作用估計不足,對國家幹預作用的預期則過于理想化。此外,這一學說還忽視了資本不同用途之間的内在聯系。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2、财富即金銀 -- 重商主義财富觀

财富到底是什麼?是人民币,還是美元?是牛羊,還是山林?是土地,還是房産?是股票,還是個人技能?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關于财富的定義,不同地域的人會對财富有不同了解,而這種認知的不同又必将影響到一國居民對财富增長及福利增進的認識。

本節所要介紹的就是持“财富由金銀貨币構成”觀點的重商主義。

  • 第一,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貨币是極其重要的。由于貨币具有交易工具和價值尺度的雙重職能,隻要得到貨币,随後購買任何商品都毫無困難,同時我們也可以用所有商品能交換到的貨币數量來估算這些商品的價值。簡言之,緻富就是得到貨币,或者說财富和貨币在任何方面都可被視為同義詞。
  • 第二,以洛克為代表的重商主義者認為,金銀是一國動産中最穩固、最真實的部分。這是因為,除貨币外的其他動産從本質上講都非常容易消耗,某個富有這些動産的國家,即使毫無出口,隻是出于自己的浪費和奢侈,在第二年裡這些動産也許就會極度缺乏;反之,貨币是可靠的朋友,它雖然也在不同的人之間流動,但隻要不流出國門,就不大 可能被消耗掉。
  • 第三,針對一些國家嚴禁将金銀運往國外的做法,重商主義者認為:首先,為了購買外國貨物而出口金銀,未必會減少國内這些金屬的數量,相反,還常常會增加它們的數量,這是因為将貨物再出口到他國往往可以獲得高額利潤,帶來的金銀會比原先支付出去的多得多;其次,這種禁令并不能真正阻止金銀出口。由于金銀價值大而體積小,它 們很容易就會被走私到國外,隻有适度地關注貿易差額,才能有效防止金銀貨币的外流。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3、金銀貨币的獲得 -- 市場流通的自然結果

一個缺少礦産的國家必然要從國外獲得金銀,這就像沒有葡萄園的國家必須從他國得到葡萄酒一樣,實際上,這些國家最終都可以各取所需。我們完全相信,自由貿易無須政府的關注就總能提供我們所需的葡萄酒;我們也同樣确信,自由貿易總能提供我們有能力購買或使用的全部金銀。從這個角度來看,重商主義過分看重一國金銀貨币保有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具體地來說:

在任何國家,人類勞動所能購買或生産的每種商品的數量,自然會按照有效需求,即按照願意為了支付生産和出售這種商品所必須支付的全部地租、勞動和利潤的那些人的需求,來自行調節。但是沒有一種商品能比金銀更容易、更準确地根據這種有效需求進行調節。這是因為這些金屬體積小而價值大,比其他任何商品都更容易從一地運往另一地,從其售價低的地方運往售價高的地方,從超出有效需求的地方,運往不能滿足有效需求的地方。

當流入一國的金銀數量超出有效需求時,政府的任何警戒措施都無法阻止其出口。相反,如果一國的金銀數量不能滿足其有效需求進而使其價格高于鄰國,那麼不必煩勞政府去進口金銀,它們也會自行流入。

這就類似于無論當時怎樣的嚴峻刑法都無法阻止進口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因為它比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茶葉便宜。需要指出的是,一磅(1磅≌0.453千克)茶葉的體積大概是相同重量黃金的2000多倍,因而走私起來的難度也相差這麼多倍。由于金銀流動性強的特點,其價格不像其他商品那樣經常波動,供給與需求也不大容易發生較大波動。盡管如此,一國還是有可能會出現金銀供給不足的狀況,但金銀短缺的解決之道要比應付其他商品短缺的方法多得多。原料短缺必然會使制造業停滞,糧食短缺也會立即使人民挨餓,但金銀的短缺卻可以通過賒銷或調控得當的紙币來補充。是以, 從所有層面來說,任何一國政府對于國内貨币量的關注都是最不必要的。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4、對重商主義的進一步批駁 -- “無用”的金銀

金銀貨币歸根結底隻是一種流通工具,囤積超過流通所需的金銀不僅不是積聚财富,反而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福利。

一國的資産可以被分為

  • 用于消費的資産
  • 固定資本
  • 流動資本

而貨币是被劃歸在流動資本之中的。可見,在一國的财富中,貨币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并且是最不産生利潤的部分,然而為何重商主義者們會把這最“無用”的金銀視同财富的全部,并如此珍視它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展開分析:

  • 一方面,商人普遍覺得用貨币購買貨物比用貨物換取貨币更容易。這并非因為構成财富的更主要的是貨币而不是貨物,而是因為貨币是已知并确立的交易工具。
  • 此外,大多數貨物比貨币更容易損壞,儲存它們可能會蒙受巨大的損失。
  • 另外,銷售與購買相比,一般前者才是商人利潤的直接來源

出于上述這些原因,以貨物交換貨币比以貨币交換貨物,對商人來說急迫得多。商人常常因為沒能及時售出手中的存貨而陷于破産,但如果手中持有的是貨币,則可選擇的餘地就會大得多。可見,人們渴求貨币,不是為了貨币本身,而是為了貨币所能購買的物品。

另一方面,重商主義者認為消費品會很快毀壞,而金銀的耐久性更強。隻要不持續流出,就能在長期内積累起來,進而使國家的真實财富增加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我們不會認為出口英國“耐用”的鐵鍋來換取法國“易耗”的葡萄酒對英國來說是不利的,同樣,金銀的作用僅限于維持商品流通或者制作奢華的器皿,試圖靠輸入或保留不必要的金銀數量來增加國家的财富,就像試圖靠輸入或保留不必要的廚房用具來增加快樂一樣,是非常荒謬的。任何國家購買不必要的金銀,都必将減少該國用于維持國民生計的财富。斯密同樣駁斥了有關積累金銀是維持對外戰争的必需條件的主張。一國的海陸軍是由消費品維持的,而非金銀或貨币。隻有提高了一國的土地、資本以及生産性勞動創造的年産品數量,才能獲得充足的财力、物力,并真正做到強國強軍。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5、對外貿易的真正意義

擷取金銀并不是對外貿易的主要利益,更不是唯一利益。對外貿易的真正意義在于它在貨物跨國流通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重商主義者往往把金銀的流入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利益甚至是唯一利益,而忽視了它對社會經濟運作其他各方面的影響。我們應當看到,在任何兩地之間經營外貿,國家都會得到兩種不同的利益。運出在國内沒有需求的土地和勞動的剩餘産品,換回有需求的其他物品。通過用剩餘産物交換能滿足國内部分需求并增加享受其他物品的方式,外貿賦予剩餘産物以價值。通過這種方法,國内市場的狹小不會阻礙任何工藝或制造業部門的勞動分工發展,甚至使其能夠發展到極度完善的境地。超過國内消費能力的那部分勞動産品開辟了廣闊的市場,這會鼓勵國民提高生産力,盡力增加年産量,進而增加社會的真實收入和财富。對于進行外貿的所有各國,外貿一直在完成這些偉大而重要的任務,而各國亦均從外貿中得到巨大的利益。

此外,還存在着另一種情況,即本國沒有金銀礦産但卻有金銀需求的國家。從國外輸入白銀無疑是對外貿易的一部分,但也是最不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國僅是為了這個目的而經營外貿,那麼一個世紀都不會運來一船白銀。然而很多奉行重商主義的國家似乎并未意識到這一點, 為了實作貿易順差,使盡可能多的金銀流入國内,他們制定出了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的貿易政策。

對進口的限制有兩種:

  • 一是對于供本國消費的外國貨物,如果本國有能力生産,不論從哪個國家進口都加以限制;
  • 二是對于從與其貿易差額不利于本國的那些國家進口的幾乎所有貨物,都加以限制。

鼓勵出口的措施:

  • 有時是對已納關稅的出口貨物給予退稅
  • 有時是對本國的萌芽産業進行獎勵
  • 有時是與外國訂立對本國有利的貿易條約
  • 有時是在遙遠的國家建立殖民地,并依靠宗主國的地位享有特權并且獲得壟斷利益。

0x1:貿易增加了兩國的福利

假設A、B兩國的人既愛吃牛肉,也愛吃洋芋。由于兩國人開始進行貿易,他們共同商議出一種沒有貿易時的生産組合。在生産率沒有提高的情況下,由于能夠依據各自的專長進行生産,結果是兩國一起生産和消費的物品增多了,兩國同時得到了更大福利。

1、A國的消費福利增加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2、B國的消費福利增加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0x2:一種值得商榷的政策 -- 進口限制

進口限制可以幫助一國在短時間内建立起特定制造業,然而這種政策卻會扭曲資本和勞動的自然配置,并對一國經濟産生不利影響。

采用高關稅或者絕對禁止的方式,對從國外進口國内能夠生産的産品進行限制,多少能確定國内從事這類商品生産的企業對國内市場的壟斷。享受這種國内市場壟斷權的各種産業往往受到極大鼓舞,并且毫無疑問,常常使社會較大部分的勞動和資本轉到這些産業上來。但是,這樣做是否能增進社會總産業,并引導其朝着最有利的方向發展,效果也許并不十分明顯,這是因為:

  • 首先,社會總産業絕不會超過資本所能維持的限度。一個社會的全體成員所能繼續雇傭的勞工人數,也一定同那個社會的全部資本呈某種比例,絕不會超過這個比例。任何商業條例都不能使任何社會的産業數量的增加超過其資本所能維持的限度,它隻能使本來不屬于某一方向的一部分産業轉到這個方向上來,至于人為的方向調整是否比自然的方向更有利于社會,卻不能确定。
  • 其次,每個人都在不斷努力為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當然,他所考慮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社會的利益。但是,他對自身利益的關注自然會使他青睐最有利于社會的用途。這表現為:一是每個人都想把他的資本盡量投在離自己家鄉較近的地方,就會是以而盡可能地維護國内産業;二是每一個把資本用在支援國内産業的個人,必然會努力引導那種産業,盡可能使其産品具有最大價值。
  • 最後,高關稅和嚴格禁止進口會導緻私人運用資本在國内生産那些從國外可以廉價獲得的商品,而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個人,自己制造那些可以更加廉價購入的商品都是愚蠢的。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是以,上述管制的結果是使國家的勞動由較有利的用途轉到較不利的用途上,其年産品的交換價值,不但沒有順應立法者的意願增加起來,而且一定會減少下去。凡是減少社會收入的措施,一定不會迅速地增加社會資本。要是任由資本和勞動尋找自然的用途,社會的資本自會迅速地增加。

0x3:一把雙刃劍 -- 關稅

征收關稅被視為對國内相關産業的獎賞,它甚至可以鞏固一國的國防,然而這種做法也有着顯而易見的弊端。

關稅與其他稅種的不同在于它可以調節一國的進出口貿易,而這種調節又會間接影響到國内産業的發展和居民生活的狀況。可以說,關稅就像一把雙刃劍,可以對一國經濟形成保護,也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影響。

一般而言,在下列情況下通過高關稅給國外産業加上若幹負擔,以獎勵國内産業通常是有利的:

  • 一是國防所必需的特定産業。例如,大不列颠的國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海員與船隻的數量,是以大不列颠的 《航海法》在某些情況下自然力圖通過絕對禁止或對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使本國海員和船隻壟斷自己國家的航運生意。
  • 二是對國内産品同樣征稅。這種辦法不會使國内産業壟斷國内市場,也不會使流入某種特定用途的資産與勞動比自然狀态下流入得更多,課稅的結果僅僅使自然流入這一用途的資産與勞動,轉向較不自然的用途。本國産業和外國産業在課稅後仍然能夠在與課稅前大緻相同的條件下展開競争。

上述兩種做法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 對前一種做法而言,《航海法》對國外貿易,或對是以而帶來的财富增加是不利的,因為與自由貿易相比,英國不僅在購買外國貨物時要花費更多,而且在出手本國貨物時要賣得更便宜。但是由于國防比國家富裕重要得多,是以《航海法》 仍不失為一部明智的通商條例。
  • 後一種做法的弊端在于這種課稅的結果必然會提高生活必需品價格,而勞動者生活必需品價格的升高必然導緻勞動價格跟着升高,是以本國其他各個産業生産的産品雖然沒有被直接課稅,其價格還是會随着這種稅的征收而上升。此外,特種賦稅能使特定商品的價格提高到什麼程度總是可以準确判定的,但勞動價格的提高可以在什麼程度上影響不同勞動産品的價格卻不能相當準确地判定,是以,不可能相當準确地按各種國内商品價格的上漲比例對外國商品課以适當的賦稅,此外,生活必需品稅對人民境況的影響與貧瘠土壤和不良氣候所産生的影響大緻相同。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0x4:誰更有害 -- 貿易保護與自由貿易

驟然開放自由貿易會在短期内對一國産業發展和勞工就業産生不利影響,但這種損害從長期來看卻不是必然的。

正是由于課征關稅的兩面性,在給外國産業增加若幹關稅以獎勵本國産業時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下列兩種情況尤其值得注意:

  • 一是,在什麼程度上繼續準許一定外國商品自由進口是适當的?
  • 二是,在什麼程度上或使用什麼方式,在自由進口已經中斷若幹時間後,恢複自由進口是适當的?

關于第一個問題,我們不得不考慮這樣一種情況:當某一國家以高關稅或禁止進口的方法來限制我國某些産品輸入時,本國人心裡自然會産生報複的情緒,會對他們的某些或全部商品課以同樣的關稅或禁止其進口,而事實上這種報複性措施已經成為貿易争端出現時通行的做法。貿易報複性措施的實質是通過高關稅和禁令補償本國某些階層所受的損害,但這些措施往往不僅給這些階層,而且給幾乎所有其他階層又加上了另外一種傷害。這些措施無疑可給本國特定階層的勞工以鼓勵,替他們排除一些競争者,使他們能在國内市場上擡高價格,但在鄰國禁令中受損的本國勞工卻要和本國其他階層的人一樣承受禁令帶來的高生活資料價格。

關于第二個問題,我們應當考慮的是,驟然開放自由貿易會不會導緻低廉外國商品的大量湧入,進而威脅到本國相關産業的發展,并奪走本國千千萬萬人民的日常職業與生存手段?毫無疑問,這種沖擊的結果是災難性的,但實際上,由于存在這樣兩個原因,開放自由貿易的危害或許沒有想象的那般大。首先,就當時的英國而言,那些沒有受到貿易保護通常也可以出口到歐洲其他各國的商品,都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國商品自由進口的影響。這類商品能夠出口到國外,說明其售價必定與同品質、同種類的外國商品同樣低廉,因而仍能控制國内市場。其次,恢複自由貿易雖然将使許多人突然失去他們通常的職業和謀生方法,但他們不會是以而失業或失去生計。這是因為,國家的資本和從前相同,勞動的需要也和從前大緻相同。 

1、進口限制的結果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2、出口限制的結果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重商主義對貿易差額的關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進口限制政策經不起細緻推敲。這不僅是由于該政策的内在邏輯存在沖突,更是因為它沒能預見到自由貿易可能為各國帶來的雙赢結果。

6、匯率 -- 增減貿易收益的“魔棒”

在對外貿易中,名義上獲得收益的一國并不一定比出現逆差的一國獲得更大的實際收益,個中秘密就在于匯率。

匯率問題是當今世界在從事對外貿易時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因為匯率的波動和結彙币種的選擇對進出口雙方的利益都有很大影響。實際上,最早論述匯率對貿易收益影響的人正是亞當·斯密。斯密對匯率的論述是在駁斥重商主義者片面強調貿易中金銀貨币的取得的觀點時提出的,然而對後人卻形成了極大的啟發。因對外貿易而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要依靠不同國家的貨币進行彙兌,但真實的彙兌情況與估計的彙兌情況可能極不相同。在許多場合下,看似在對外貿易中得益的一方在彙兌中并不一定能夠獲得實際的收益。這是因為:

  • 第一,人們不能總是按照各國造币廠的标準來判斷各國通貨的價值。各國通貨的磨損程度和削減程度以及與标準相差的程度是大不相同的,一國通用鑄币與他國通用鑄币的相對價值,并不是按照各自應含的純銀量,而是依據各自實含的純銀量而決定的。如果英國貨币的磨損情況比荷蘭嚴重,那麼英國實際上支付較少數量純銀所購得的彙票卻可以 在荷蘭兌得較大數量的純銀,貿易中出現逆差的一方反而是受益者。
  • 第二,有些國家的造币費用由政府支付,有些國家則由将銀塊送到造币廠鑄造的私人支付,有時還要向政府支付一定費用,英國屬于前者而法國屬于後者。由于需要繳納額外的加工費,含一定純銀的法國貨币的價值一定高于含等量純銀的英國貨币的價值,它所能交換的商品也更多。這時,如果英國向法國支付因對外貿易而産生的債務,并且以純銀來結算,那麼英國顯然是受益者。
  • 第三,有些地方是以銀行貨币兌付外國彙票的,但在另一些地方則以當地通用貨币兌付。銀行貨币總是比具有統一名義金額的通用貨币具有更大價值,兩者之間的差額被稱為銀行的“扣頭”。假設一國以通用貨币支付外國彙票,另一國則以銀行貨币兌付,那麼就算真實彙兌有利于用通用貨币兌付的國家,但計算彙兌仍然可能有利于以銀行貨币兌付的國家。

0x1:匯率将影響貿易雙方的實際收入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0x2:貨币的升值或貶值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7、退稅 -- 可笑動機下的有效制度

出口退稅是政府為了鼓勵本國商品的出口而給予本國商人和企業的“獎勵”。一般來講,商人和企業不會滿足于國内市場,他們還渴望為自己的産品謀求最廣泛的國外市場,但由于其母國在國外沒有管轄權,很難直接幫助他們确立在國外市場的優勢地位。在這種情勢下,出口退稅政策就應運而生了。以下分析将有助于我們了解出口退稅:

  • 出口退稅似乎是所有“獎勵”中最合理的一種。對國内産業征收的各種國内稅在出口時予以全部退還,絕不會使商品的出口量大于無稅時商品的出口量。出口退稅也不會引導國内資本違反規律流向任何産業,隻是防止因稅收而導緻某一産業的資本流失到其他産業。這種獎勵不會打破社會上各産業間自然形成的平衡關系,隻是防止稅收去打破這種自然平衡。它不會破壞社會上勞動的自然分工和配置設定,隻是起到一種保護作用,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保護是有益的。
  • 對于進口的商品,在再出口時也可以退稅。對于某些外國商品,如果預計進口量大大超過國内消費的必要量,政府就在其再出口後退還全部稅收,例如北美的煙草和西印度群島的砂糖等;某些商品,由于被英國制造商所忌妒,被英國政府禁止進口用于國内消費,但若銷售商願意繳納某些稅,便可進口存入倉庫,以便将來再出口。對于這些商品的再出口,所有已經征收的稅不再退還,這是因為英國的制造商不願意鼓勵此類商品的進口,擔心這類商品中的一部分會被偷運出倉庫與自己的産品競争。

設立退稅的初衷是為了鼓勵運輸貿易,因為據說這樣做能為國家帶來大量金銀,此種動機是十分可笑的,但這種制度本身卻十分合理。關稅收入會因為這種退稅而增加,而不是減少,因為退稅時仍可以保留一部分關稅,出口數量的增大會彌補稅收額度的降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隻有享受退稅的出口商品真正出口到外國,而不是暗中又傳回本國時,退稅制度才會帶來好處。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8、财富增加的真相 -- 名義價值和實際價值

如果某種政策的結果隻是以等量的商品可以換得更多的金銀,而不是維持和雇傭更多的生産性勞動,那麼我們會說,這一政策僅僅提高了商品的名義價值,其實際價值并未發生改變。這樣的政策看似會帶來更多的金銀,實則對一國制造業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一個較為突出的例子是西班牙與葡萄牙所奉行的限制金銀出口政策。

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産品決定了該國在貨币、金銀器皿、鍍金和金銀裝飾物上可使用的金銀數量。西班牙和葡萄牙對出口金銀的限制,并不能在國内保留超過由年産品數量決定的限度之上的金銀。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當時歐洲金銀最為豐富的國家,多餘的金銀會通過走私的途徑向他國溢出,而且不可避免的是,由于運費和風險因素,會使他國的金銀價格高于兩國。這意味着西、葡兩國等量的土地和勞動的年産品所能交換的金銀更多,也就是說,兩國産品的名義價格更高。于是在西、葡兩國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居民家中常常可以看到許多金銀器皿,但同時卻很難看到與這種“奢侈”相稱的其他物品。

金銀價格的低廉,或者說商品價格的昂貴,是貴金屬過剩的必然結果。這會限制西、葡兩國農業和制造業的發展,使外國能以比這兩國自己生産或制造所需的更少的金銀數量,提供許多天然産品和幾乎所有種類的制成品。對金銀出口的稅收和禁令不僅大大降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貴金屬價值,而且由于保留了本應輸出至他國的金銀,使得其他國家的金銀價值略高于原來的價值,是以其他國家可以在與兩國的通商中雙重受益。

西、葡兩國由金銀出口可能帶來的損失隻是停留在想象層面。實際上,放開金銀出口降低的隻會是商品的名義價值,其真實價值和從前一樣,足以維持相同數量的生産性勞動。流出的金銀如果不是僅僅用于購買奢侈消費品,那麼它們換回的原料、糧食和工具等必然可以生産更多的年産品,而唯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增加一國财富。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9、得不償失的利益交換 -- 通商條約

不同國家之間常常會締結通商條約。在條約限制下,一國被允許進口另一國的某種商品,且被禁止進口所有其他國家的該種商品,或者隻能對另一國的商品免征關稅,且對所有其他國家的商品都必須征收關稅。現在很多所謂的區域貿易協定組織,其内部組織國家之間很多就采取了這種貿易安排。

在這種通商條約下,存在這樣的利益關系:

  • 受惠國,至少該國的商人和制造商必然從條約中得到極大利益,這些商人和制造商在給予其優惠待遇的國家裡享有一種潛在的壟斷權。這個國家成為其商品的更廣闊、更有利的市場。“更廣闊”,是因為其他國家的商品要麼被排除在這個市場之外,要麼被征收更多的關稅,進而失去一部分市場,為受惠國的商品所占領;“更有利”,是因為受惠國的商人在那裡享有一種壟斷,進而常常能以比與其他國家競争時更高的價格出售他們的商品。
  • 通商條約對施惠國的不利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施惠國将一種不利于自己的壟斷地位給予某一外國,就決定其必須常常以高得多的價格購買所需商品。結果是,這個國家用于購買外國商品的那部分本國産品必須以更低的價格出售,這是因為當兩個物品彼此交換時,一個物品的廉價是另一個物品昂貴的必然結果。是以,一國年産品的交換價值可能由于這種條約而減少,這種減少不是實際量的損失,而是本來可得利益的減少。

在通商條約限制下的對外貿易中,施惠國售出商品的價格雖然會低于正常價格,但還不至于低于其成本。因為假使這樣的話,貿易就無法正常進行下去了,是以本國商人還是可以得到正常利潤,盡管這種利潤不如在自由競争時那麼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們會認為通商條約對施惠國是有利的,有時一國給予某一外國某種商品一種不利于自己的壟斷,是因為它希望在兩國之間的總體貿易中,本國每年的出口能大于進口,進而保持金銀的盈餘。英國和葡萄牙在1703年簽定的通商條約就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這是一種典型的重商主義邏輯,英國失去的要遠比換來的多得多。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10、重農主義概述 -- “矯枉過正”的學說

重農主義者看到了重商主義的弊端并試圖加以糾正,但不幸的是他們犯了“矯枉過正”的錯誤,把農業視為社會财富的唯一來源。

重農主義把農業作為各國收入和财富的唯一來源,把對一國土地和勞動的年産物有貢獻的人分成3個階層:

  • 第一個階層是土地所有者階層;
  • 第二個階層是耕作者、農夫和農村勞動者;
  • 第三個階層是工匠、制造商和商人。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土地所有者階層對年産物的貢獻在于不時投入資金用于土地改良,進而使耕作者提高産出水準,進而支付更高的地租,因土地改良而提高的地租被稱為“土地費用”。

耕作者和農夫對年産品的貢獻在于他們耕作土地的費用,被稱為“原始費用”或“每年費用”,包括種子、農具的磨損、雇工和牲畜等費用。

重農主義者瞧不起第三個階層,稱他們為“不生産者”。

農夫和耕作者支付地租後留下的那部分土地産品,首先應補償其全部原始費用以及資本的一般利潤;其次應足以補償其全部每年費用以及資本的一般利潤。除非他能夠定期收回這兩種資本并得到合理利潤,否則就無法維持正常經營。

重農主義認為為使農夫維持耕作而必需的那部 分年産品應被看做“神聖的”耕作基金,而同樣為改良土地而支付的土地費用及資本的一般利潤也應被國王和教會視為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對其征收賦稅會不利于土地改良。工匠和制造商的勞動則僅是為了補償雇傭他們的資本及一般利潤,而且用于雇傭和維持工匠的費用最多隻能維持其自身價值的存在,并不産生任何新的價值,商業資本也被認為不能生産新的價值。

0x1:斯密對重農學派提出的異議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

0x2:18世紀中國與歐洲的對比

斯密對于18世紀的中國有着深入的洞察,這在《國富論》中得到了展示。他認為因為中國當時過度重視農業而不注重開拓海外市場,因而制造業的生産力大受限制。同時期的歐洲各國市場較小,大多緻力于對外貿易,結果制造業和商業較為繁榮。

關于《圖解國富論》若幹問題的思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