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外公生前最喜歡羊。
聖井山區的老家,植被茂密,氣候适宜,十分适合養羊。是以,在我老外公家的後院,總是養着一群羊。羊兒的毛潔白無瑕,就像天上的白雲一樣,與老外公花白的胡子互相映襯,十分美。
小時候,他常常摸着羊的脊背,對我說:“我小時候沒上過學,沒文化,你可一定要上學,好好學習,為我們農村争光。”那時的我想:這不是廢話嘛?我當然得好好學習了。但是好好學習争了光也不是你的,是我的!
長大了些以後,我就幫他喂羊,當然,那也隻是偶爾的事。每次我喂羊的時候,他都顯得特别高興,喋喋不休地講每隻羊的習性、品種、名字,我也總是耐着性子聽完。有時候也隻顧喂羊,心裡還嫌:給羊起什麼名字,啰嗦!
等我再長大一些,我和他去山上牧羊,他連羊鞭也不拿,就帶着我和那幾隻羊上山了。一路上,他哼着小曲,身後有一群心地善良的羊和我跟随,在藍天白雲之下,盡情地享受着天倫之樂。這時,我想:在詩人筆下的隐士是不是就像他這樣呢?
在我眼中,他就是一名隐士。他沒有屈原的文采,卻也沒有屈原那深仇大恨;他沒有陶淵明般脫俗,卻比陶淵明多幾分“超然于物外”;他沒有陶弘景的運籌帷幄,卻比陶弘景多領悟了幾分人生在世的清閑。他生活的全部就是那幾隻羊,那幾隻羊的全部也是他。
有一天,他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永遠地離開了他的羊。看到他的笑容定格在黑白相框裡的那一刹那,我的淚落了下來,順着我的臉頰滑進了舌尖,又苦又澀,這大概就是失去的味道吧!我不願過多的失去,于是開始珍惜,珍惜一切!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在回聖井的路上看到了一群羊,我又想起了老外公,他教會了我珍惜,讓我發現點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