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捧起《紅樓夢》這本書,我似乎聽見林黛玉的苦苦哀求,求上蒼不要帶走她,她願整日以淚洗面,隻要得以望見寶玉——這個似傻非傻的癡兒。
隻為前世的滴水之恩,今生用所有的眼淚償還,誰比你更癡心,隻有你——林黛玉。
也許很多人不喜歡黛玉悲天憫人的情懷,看不慣她那自命清高的姿态,然而,這隻是表面的黛玉。她的内心,與瓊瑤劇中的女主角一樣,一腔柔情似水,隻為心中的那個他。
她是那麼感性的小女子,隻為寶玉與寶钗談笑風生,傷感便觸動了心扉。一邊葬花,一邊哭着吟那首柔腸寸斷的《葬花吟》。她是個小女子,在《紅樓夢》裡,她不僅是一個精通琴棋書畫的大家閨秀,亦是一個愛争風吃醋、耍小性子的小女子。
常常幻想着《紅樓夢》的後四十回,不為高鄂所續,乃曹雪芹親筆,那黛玉的命運将何去何從,似“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裡埋”的那份凄涼嗎?但是,這對黛玉來說未嘗不是一個更好的結局。
含淚而終,在寶玉洞房花燭夜,一縷香魂飄離了這繁華的煙柳之地。也許曹雪芹設定的結局更凄美,但可以确信的是寶玉一定沒有背叛他們之間的善良,不受世俗繁瑣侵蝕的絕美愛情。
即使現實是殘酷的,黛玉似乎漸被大觀園中那些至親骨肉所遺忘,但我希望寶玉至少在他心底的一個角落,永遠留着黛玉的位置,那是誰都不可替代的。
品味《紅樓夢》,黛玉的音容笑貌似乎曆曆在目。與肥皂劇不同,黛玉這一形象隻會在我的腦海中越發得鮮明,越發令人回味、令人癡迷。
每每想到林黛玉,我就會想到她與寶玉之間純真純美的愛情,我就會想到大觀園中的“市井百态”,我就會想到曹雪芹的“焚膏油以繼晷”,所說字字看來皆是血的感慨。
隻是因為這本書,宛如在你的心房打開了一扇窗,汲取養料,種子逐漸發芽,這是智慧的嫩芽,清新而又充滿了生命陽光的味道。
黛玉,你不要哭泣,像我一樣愛你的人會為你流淚的。——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