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同樣也深受大家喜愛,在羅貫中老師的筆下,我們知曉了劉歇業的兄弟情誼、亂世間百姓的水生火熱以及戰争下的英雄輩出。當然,本文的主人公在三國中是一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存在意義的人物,是一位推動着全局發展的人物。

01
俗話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随着天下的四分五裂,每個人都想着能夠一統天下,足登九鼎,但最後卻隻剩下三人,這三人大家也都熟悉,分别是“曹操,孫權,劉備”。
曹操的枭雄稱号大家都是一清二楚的,在這裡我們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一下,其實曆史上的曹操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大才,同時也愛戴百姓,隻是小說中的曹操帶給人反面現象,源于羅貫中老師“親劉”的思想。
曹操一生經曆的大風大浪數不勝數,既打敗過最強霸主袁紹,也曾敗于弱小“孫劉聯,但依然可以清楚地知道他的野心是何等龐大,南征北戰,一生都想着一統天下,這也是大家公認的“曹操形象”,隻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比他的野心還大。
孫權一生都畏縮于江東,未曾踏足過中原一步,當然不會是他。那麼,這個人是誰呢——劉備。
劉備可以算是一個十足的草根選手,最初的“草鞋銷售總監”到最後的蜀漢“皇帝”,在一個亂世中,沒有龐大家族扶持,依靠自己的一身能力,這中間的辛酸可想而知。雖然他的前半生平凡至極,但他的野心卻一直存在,如果說他野心不大的話,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三國鼎立時代了。
02
劉備的野心在哪裡可以看出是最大的一個呢?
衆所周知,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劉備沒有什麼名氣,兵少将寡,隻是他善于吹捧、拉扯關系,見人便稱:“我是中山靖王之後”。
其實仔細研究一下便會發現,他的确是皇室之後,隻是他已經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那種旁枝末節,如果他自己不說的話,可能這輩子都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打的口号也符合當時的民心:“鋤奸剿賊,匡扶漢室”,漢室的衰落給了他非常好的台階,這樣他也就開始在這場天下紛争中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除了這些基本的事迹之外,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讓人一看便知他的野心,他的四個兒子取名:劉封、劉禅、劉永、劉理。劉封在三國中還是名氣十足的,劉備還在非常弱小的時候他便選擇了加入,立下的戰功數不勝數,剛好劉備時處中年之際,又無子嗣,便認他為義子。
第二個便是衆所周知的劉禅了,對于劉禅的說法褒貶不一,有人說他其實什麼都明白,隻是他實在不适合當一個皇帝,又或者說他是個低能兒。當然,這些都是後人評論,無法考證,隻是他未曾實作他父親的宏圖大志,還将漢朝最後的希望拱手相讓。
至于最後的劉永、劉理,大家可能就沒有聽過了,劉永被劉禅丢過去一個偏僻區域當王了,劉理也早早的夭折,三國中顯著的人實在太多了,他們兩個沒有顯著功績,自然就不被重視了。
03
回到最初的問題,劉備的野心從他4個兒子的名字便可以看出來?可能覺得好像沒什麼很特殊的地方,但如果連起來看的話,意義就非同凡響了,“封禅永理”。
可能大家對于“封禅”可能不太了解,在這裡給大家解釋一下:祭祀天地,在古代,隻有皇帝才可以做這種事情,其他人如果違反的話便會被稱之為謀反。“永理”就字如其意了,就是永遠統治着天下,進行世襲管理,這樣看的話,劉備的野心便一覽無餘了。
結語
劉備的一生看似在扶漢,滿嘴仁義,其實他内心的想法是自己當天下之主,要知道,劉協還存在的時候,劉備便已經登位了,從一介平民百姓走到帝王,如果說他的野心不夠大,他是肯定不會做這麼多事的。但換句話來說,三國亂世,每個人都想把握機會,給自己博一片美好藍天,有這樣的野心也不足為怪,何況當時的孫權與曹操都是如此,隻是劉備的野心走在了最前面,且為最大。
來源:圖文綜合自網絡 版權原作者屬有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你若喜歡,别忘了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