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中國區塊鍊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中顯示,阿裡巴巴以49的專區塊鍊利總量排名第一,如果将這些能力用于“挖礦”或者用于“發币”毫無疑問阿裡巴巴的股票也将大為受益,不過阿裡巴巴顯然志不在此。
同時包括亞馬遜、臉書、谷歌等在内的巨頭也都沒有發行數字貨币,衆籌ICO,但是卻依然緊盯區塊鍊的發展,将其進行應用以及對他者賦能。
如此看來,各巨頭都更将區塊鍊試做技術本身,而非短期斂财手段,與人工智能一樣,巨頭公司們都已經将區塊鍊作為其長期布局的一部分。
而巨頭的布局方向,也最能指明區塊鍊作為技術本身所應當應用的場景,借此我們來重新談一談區塊鍊作為技術本身,其究竟有何應用場景,目前來說主要有兩大實際方向,以及一個即将到來的方向。分别是,ToB企業服務,ToC使用者需求,以及未來IoT物聯網的未來。
ToB企業服務,區塊鍊開放平台的戰略布局
巨頭的區塊鍊布局野心其實比較明顯,區塊鍊本質上可以看成屬于雲計算發展的一部分,是以自然可以被各個行業進行拿去應用,而巨頭都有着各自的雲計算布局,是以各巨頭也可以像此前布局雲計算平台、地圖開放平台、語音開放平台、人臉識别開放平台等等,同樣布局區塊鍊開放平台。
這裡百度和騰訊的路線都比較類似,都是通過先進行金融領域的應用,待到有一定應用之後将其徹底開放。
去年5月,百度金融聯合佰仟租賃、華能信托等,釋出了首個區塊鍊消費金融ABS,實作落地。而在7月份百度金融又聯手瓜子二手車釋出了首單場外資産證券化(ABS)産品,而到今年1月百度上線BaaS區塊鍊開放平台,并宣布已有500億的資産在其上運作。
騰訊的微衆銀行則上線區塊鍊業務更早,在2016年8月上線了國内首個商用區塊鍊開放平台,并于9月與與華瑞銀行聯合開發了一套區塊鍊應用系統,用于兩家銀行微粒貸聯合貸款的結算、清算業務,而在去年5月騰訊也正式上線了TrustSQL開放平台業務。
除了百度與騰訊,阿裡雲也已有了區塊鍊解決方案,而亞馬遜的AWS也已經有了BaaS區塊鍊平台。
IDC的《全球半年度區塊鍊支出指南》指出,由銀行、保險、物流行業推動的區塊鍊服務市場需求,将在2018年達到21億美元,相較2017年的9.45億美元增長122%,在到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92億美元,而中國屆時将會坐擁10億美元的市場空間。
是以,這也是一門看得見摸得着的具體技術服務,巨頭搭建平台進行布局,也必然在情理之中,而同時,巨頭也将面對來自第三方的區塊鍊服務商競争。
這就如同阿裡雲盡管已經很大,但仍然不妨礙其他雲計算服務商的差異化發展。
ToC使用者需求,向下遊産業鍊整合布局
我在《比特币的未來會怎樣?為什麼ICO最終将會冷卻?》一文中談到,ICO最終會因為沒有交易場景的方式最終進入冷卻,大衆回歸冷靜。
但巨頭公司們則擁有海量場景,其可以圍繞使用者需求,通過區塊鍊這一技術,整合上下遊産業鍊,讓原有的交易場景變得更為透明、安全、可靠。
這與柯達發行數字貨币,并覆寫自身的輕量級的數字版權交易不同,巨頭公司需對更為複雜的線上線下産業鍊進行整合,同時自身也無需發行數字貨币,從中牟利。
而整合上下産業鍊的困難也顯而易見,技術壓根不是問題,各方利益的協同才是問題。
正如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所表示,“區塊鍊技術最大的挑戰并非在于技術,而是在于參與方們達成一緻,這之中有着極為複雜的利益糾纏。”
是以區塊鍊的目前發展更像早期的O2O,技術不是重點,靠的是對利益鍊條的強勢整合,不僅是苦力活,也是一個需要長期推動的過程,并且巨頭推動的過程也一定是由易向難,由輕到重,亦步亦趨的推進。
在這點上,螞蟻金服的路線比較清晰,其從公益到食品溯源,也更符合行業由易到難的發展規律。
1、發展公益區塊鍊,公益利益鍊條的整合相對于其他産業,阻力相對最小,因為畢竟公開、透明、可追溯這些要求是公益行業的立根之本。
目前螞蟻金服在支付寶中上線了區塊鍊資金追溯,而騰訊方面則上線了“尋人鍊”幫助父母更高效率的找回失散兒童,此外騰訊金融産品創新實驗室助理總經理郭銳,在《區塊鍊在騰訊的可能性》一文中也表示,騰訊也希望将公益進行上鍊,而支付寶方面則已經實作。
2、發展食品溯源區塊鍊,很明顯,想讓商品上鍊相對于公益是一件更為困難的事情,商品供應商之間的利益糾葛問題也遠比公益複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京東方面在去年6月成立了“京東品質溯源防僞聯盟”,運用區塊鍊技術,螞蟻金服則在去年11月,正式上線了自研區塊鍊落地, 實作了紐西蘭26大品牌奶粉的區塊鍊溯源落地,雅培、愛他美、惠氏、貝拉米等品牌全部上鍊。 在今年2月27日,天貓國際更是将區塊鍊技術運用到了海外商品的溯源中。
另外值得指出的是,食品溯源本身也是一門生意,智研咨詢釋出的《2017-2023年中國食品溯源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世界食品溯源市場規模達111億美元,保持着年均增速為10.57%,而未來還将擴大。
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巨頭介入食品溯源,不僅可以更好的服務平台使用者,從長遠來看,還将獲得更大的經濟回報。
布局IoT全面爆發的未來
IoT與區塊鍊的結合,目前隻是一個推測。
目前看來,下一輪的場景覆寫,很有可能來自于IoT裝置的大面積覆寫,IHS預測全球物聯網裝置的安裝基數将在2020年達到207億,而在2025年則将達到754億。
回過頭來看,今年阿裡與騰訊目前的新零售大戰加速不是沒有原因,雙方搶占的是線下場景,但是搶占之後一定不會原地踏步,搞搞會員綁定、促銷之類的簡單場景,一定會都會對線下進行更為深入的、精細的改造,那麼未來必然就會有海量物聯網裝置的登場。
這點,亞馬遜的Amazon Go做出了全球最佳示範,其全程監控、感應的AI技術實力,有着打開新一輪的場景覆寫潛力,而區塊鍊技術也将其中找到對應的發展位置。
此外國内的小米擁有8500萬的IoT物聯網裝置的覆寫連,日均活躍裝置高達1000萬,物聯網裝置規模數量目前為全球第一,而就在日前其也宣布進軍區塊鍊,并以3萬到6萬的高價月薪在招聘網站尋找能人,這裡面有着極大的想象空間。
是以回到開頭來看,阿裡巴巴方區塊鍊專利技術注冊總量第一,但是卻遲遲沒有正式推出BaaS平台,可以推測其更多的精力一定用在了其他方面,很有可能是在為IoT物聯網裝置的區塊鍊搭建做出準備。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3-01
本文作者:首席發言者
本文來源:
钛媒體,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