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嘩與緊張的快節奏裡,我們聽不見生命的鐘聲。
疲于奔命的人們,是否應該慢下來?讓真誠的問候穿過城市的洪流,給生命一次抑揚頓挫的旅途,一份遺忘結局的情愫,一段和風細雨的歲月。讓自己的故事真實而帶有溫度,慢享生活,生活則會回報精緻于你。
春風秋葉,夏蟬冬雪,繪生命的深淺。有滋有味,本是生活應有的模樣。《菜根譚》有言:“古人閑适處,今人卻忙過了一生;古人實受處,今人反虛度了一世。”越來越多的人奔波于鋼筋水泥中的浮華,如季羨林先生一樣呷着清茶,戲魚弄花的人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急功近利者爆炸式增長,“速成”效應興風作浪,“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林徽因式的精緻日漸寥寥。功利就像二月的沙塵暴,我們應該給生活一場春雨,為靈魂撣去灰塵。
反觀前些年的“神童熱”,美國公衆對神童的追捧曾達到空前高度,然而多數結局難圓滿。中國盛極一時的神童班,也最終不了了之。這就是一種世人的誤入歧途,一門心思急功近利,腳步慢不下來,自然靈魂就會跟不上節奏。
中國有句老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論語》中亦有言“欲速則不達”,盲目追求速度和目的,往往與本意背道而馳。生命不是為了急匆匆地趕路,而是為了欣賞一路的風景。光陰慢度,有恬淡廣闊的心态,才能在心靈之地精雕細琢,開花結果。
是以,靜水閑潭才能反射出靈魂真誠的面貌,險灘急流反而扭曲了清澈的影像。梭羅漫步瓦爾登湖畔思考生命的甯靜,“我願意深深地紮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幹淨利落”。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大多人都不陌生,但很少有人真正用心聽過一場秋雨裡,庭中梧桐葉落的聲音。生命最好的狀态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漫漫生命長河中,了悟一葉扁舟的靜美,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木心所懷念的:“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看一本書,從扉頁看到後記;聽一場雨,從風起聽到雲散。在慢生活中才可提煉精緻,在細細品味中領悟生命的景緻。光陰慢度,讓精神找到豐足的家園;留足空閑,把心靈牧放到彩虹的彼端。
總有一天,你會感謝慢下腳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