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步非煙的一句“要革金庸們的命”在武俠小說界掀起軒然大波,“不自量力”的指責接踵而至,“勇氣可嘉”也有人說。然而衆說紛纭中,我更看到那奔騰在四千年中國不息的血液中的批判精神,正在這位年輕作家意氣傲然的身影上,熠熠生輝。
經典,是高山仰止的裡程碑,而不是遮蔽天日的圍牆;權威,是莊嚴凜然的青史,而不是縛人手腳的律條。經典未嘗不可超越,權威也定然可以挑戰。緻敬經典不應阻礙再創經典的步伐,謙遜自知也不該當作不思創新的借口。在衆人将“經典”供上神位頂禮膜拜,來粉飾自己的懶惰懦弱、陳腐不堪之際,向權威挑戰精神,如同春雷驚徹雲霄,它是思想的勁風吹徹大地,是勇氣的洪流拍擊懸崖,隻有敢于向權威挑戰,才可扶搖直上,沖向九天。
遙想當年秦始皇儀仗威懾得百姓目瞪口呆,在此之中一個垂髫小兒說道:“彼可取而代之!”他的狂妄之言引來了長輩的驚惶制止和無奈苦笑,可誰想此後的二十幾年中,那挑戰意識在他身上生根發芽,生長迅猛。力拔山兮氣蓋世,百二秦關終屬楚,八百裡阿房宮在熊熊烈焰中轟然倒下,西楚霸王豪興徜徉地立于天地之間,無人小視。
哥白尼在宗教主義的強勢中神情堅定,他敢于質疑被舉為神聖的“地心說”,堅持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理論“日心說”,前輩學者難以撼搖的地位沒有吓退他探索真理的腳步,他質疑權威,他挑戰權威,他的自信和不屈的革命精神無疑是正确的,“日心說”的先進性被證明,而哥白尼敢于質疑,敢于推翻的科學精神亦成為學界一面不倒的旗幟,在世俗的勁風中獵獵飄動。
我希望,我們年輕人永遠不要讓輿論消磨批判精神,永遠不會放下銳意難當的筆。更希望,那蘊蓄着不可估算的力量的挑戰意識,在我們神州大地上恣意奔流,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