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胡捷:區塊鍊是促進個體信任的“天使”,也是消減中心權利的“魔鬼”以下為演講全文,略經钛媒體編輯:

胡捷:區塊鍊是促進個體信任的“天使”,也是消減中心權利的“魔鬼”以下為演講全文,略經钛媒體編輯:

钛媒體注:關于區塊鍊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一直在業内倍受關注,而其中作為一種債權憑證的比特币也一直飽受争議。在1月20日舉行的“2018胡潤新金融年會”上,長江商學院金融學學程教授、上海進階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胡捷給出了他對區塊鍊和比特币的解讀。

在他看來,區塊鍊就是用算法邏輯鋪就了一個信任的道路,解決了交換雙方之間的信任隔閡,而比特币則可被視為一種通卡,所謂通卡,即權益經證券以後的基本單元,具有标準化、數字化、加密化三個特征。胡捷認為,區塊鍊與通卡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隻有二者結合起來,才能在應用當中找到好的突破點。

同時,他還指出,區塊鍊與通卡都有兩面性,區塊鍊是促進個體信任的天使,同時也是消減中心權利的“魔鬼”;通卡是促進權益交換的天使,也是引發金融風險的魔鬼,如何在二者間找到平衡,是業内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下為演講全文,略經钛媒體編輯:

謝謝大家,早上好!因為這是新金融的一個大會,是以我想講一下現在比較前沿的,大家比較關注的一個熱點,就是區塊鍊在金融上的應用。

在中國是一日十年,區塊鍊的概念我想對大家來說,特别對在座的各位來說已經是不用太多的解釋了,我今天側重講一個大家可能有所思考,但是不一定像區塊鍊本身讨論的這麼多的話題,我把它稱作通卡,英文叫Token,我認為這個概念在區塊鍊的應用當中其實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少有特别多的讨論,今天來探讨這個話題。

是以我今天的題目叫“區塊鍊與通卡”,它一個比較浪漫的說法是鳥有雙翅才能飛翔,我認為它們是一對,這兩個隻有結合起來,我們在應用當中才能找到比較好的突破點。

鳥有雙翅才能飛,雙翅之一當然就是區塊鍊,簡單說就是用算法邏輯鋪就了一個信任的道路,這個道路是用信任鋪成的,當我們有了這樣一個信任的道路之後,我們接着就要走向遠方,走向目的地。

但是這個時候發現中間有很多門,這個門怎麼能打開,就是要用這個通卡Token,這個通卡的邏輯本質在我看來它就是權益證券化,它代表着一種擷取利己的權利,這個東西是可以證券化的,而在證券化上面我們操作上面就是用的這個通卡,這個雙翅是把我們帶入新的數字經濟時代的翅膀,它具體實作的東西是在市場當中成就權益的交換,這個非常重要。

是以是權益?我剛才已經說了,什麼是區塊鍊呢?剛才也講了,它就是用算法邏輯解決了交換對手之間的信任隔閡技術或者技術組合,我這個多講一下,什麼是通卡?通卡它在邏輯上實際上是權益經證券化以後的基本單元,本質上就是一種權證,在現在這樣一種技術前提下它表現出來的技術特征有這麼幾個,一個是标準化,一個是數字化,一個是加密化,這是它的技術特征。

它的邏輯本質就是一種權證,我們做了這個權益證券化以後,如果我們做了以後這個技術手段就是帶有這樣一個特征,标準化、數字化、加密化,這個過程我們就把它稱作通卡化,這種技術上的優勢,流通的優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它的好處就在于讓權益的交換變得非常高效。

而在我們應用當中很多時候會涉及這個權益的交換,我們怎麼能讓這個權益的交換,這個在應用當中不可或缺的或者常常要用到的東西變得非常高效,這個是我們面臨着應用當中不可回避的問題,而通卡這個技術讓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

通卡的例子,剛才我是有意的回避很多耳熟能詳的用語用詞,這個例子可以從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落地,這時候就是比特币,比特币從邏輯上是一種債權的憑證,它是一種有趣的債券,從我們技術角度講它就是一個通卡,所有代表權益的東西都可以了解為通卡的邏輯之稱,都可以用通卡來把它通卡化。

我們熟悉的貨币、股權、債券、票據、卡全、積分、房産證、著作權、專利、學曆文憑、身份證、鑰匙、公園門票、大會入場券、小紅花,都可以了解為一種權益,這種權益可以标準化切分,我們可以把它做成通卡,做成通卡之後,由于它是标準化的,它是數字化的,它帶有加密特征,我們可以把它很好的結合起來。通卡還有别的名字,叫令牌、信令等等。

通卡的價值與價格,通卡所承載的權益是非常明确的,一般不會有什麼異議,但是它的價值來說就因人而異,有的人認為這個東西很有價值,有的人認為沒有價值,價格往往是很多的因素共同促進的,成本價值、使用價值和泡沫價值,這都是有價值的。

有的人說比特币有沒有價值,這是從成本的角度去看,有的人說這個沒意義,花了多少成本跟我沒關系,它要可以幫助我交換。還有泡沫價值,本身泡沫就能帶來價值。是以很多價值觀在後面支撐着不同的價值衡量,這種價值拿到市場上去之後形成了交易之後就會産生價格,這是價格的來源,但實際上價值本身因人而異。

這是大概鋪墊了一下整個概念,我們講區塊鍊的時候我剛才講很多有人講通卡,其實通卡非常重要,我花了一點點時間講了通卡的基本概念,實際上在區塊鍊的應用當中是有兩個概念的,有兩種傾向性的了解,一種認為通卡很重要,一種認為沒那麼重要。

認為不重要的那一派邏輯上是通卡可以用智能合約去取代,邏輯上講是可以的,數學上做一個映射,通卡能做的事情智能合約也能做,但是也有一派認為這樣太粗暴了,實際上引入通卡之後會讓很多事情變得簡潔高效,邏輯上講它是通的,形成了有卡派和無卡派,無卡派就像linux foundation這一類的,有卡派,你希望這個權益在你的應用當中有流通、有交換,如果你考慮引入一個通卡,有可能幫到你完成你的應用。

在我看來區塊鍊和通卡是整個應用當中的天作之合,這是非常重要的,區塊鍊本身是一個加密學基礎上造成建構的信任遊戲場,但這個遊戲場裡面還需要有門票,因為這個門票就是我們所說的很多的應用會涉及到權益,權益的确立、保管、管理、流通,這個時候我們把通卡引進來之後,它在新的遊戲場就能夠玩起來,是以說我們認為區塊鍊加上通卡可以讓權益交換這樣一個東西插上飛翔的翅膀。

反過來說,不發通卡,區塊鍊非常很大的意思,你發現它很多問題不好解決,我們說的誇張一點就是沒意義了,倒過來說如果是隻有通卡沒有區塊鍊,意義也非常局限。

比如說Q币,這是騰訊公司發的,從邏輯上講就是一種通卡,它沒有加密學的基礎,沒有去中心化的約定等等這一系列的共識機制的東西,是以這個通卡發出來它的應用範圍是比較局限的,而且是比較脆弱的,大家現在願意用Q币是基于對于騰訊公司的信任,是以發行通卡的時候如果沒有區塊鍊這個基礎技術的支撐,這個也很難應用起來,通卡和區塊鍊這兩個是比翼雙飛的一對,拆散了就不太好用了。

剛才講了一個技術層面的東西,我們說這個技術很重要,兩個配合起來才好,這要解決什麼問題呢?解決交換的問題,什麼交換呢?權益的交換,權益的交換在很多應用當中是特别重要的,為什麼這麼講呢?

因為我們這個經濟其實主要就分兩大類,一類叫生産,一類叫交換,是以交換實際上是代表着我們經濟活動裡面的一大部分,而這個交換當中其實如果你仔細去看,絕大部分交換就是權益的交換。

是以權益的交換代表着大量的經濟活動,可以說是大部分經濟活動,而經濟活動就是我們現在考慮應用最最直接的基礎,是以說在應用的時候,可以說大部分時候都回避不了權益的交換,而剛剛我們講要解決權益的交換,我們用到區塊鍊+通卡,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很重要。

在某種意義上來看,我們認為幾乎所有的權益都可以交換,有些權益是不可以交換的,比如生命、榮譽、尊嚴,還有很多個性化的東西,但是在我們這個經濟社會裡面絕大部分東西是可以交換的,交換帶來生命,社會分工帶來了革命,有了分工就一定有交換,交換和分工是一個硬币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人類社會的進步是由于分割造成的。

我們既然談到這麼一個重要的交換話題,實際上我們在技術層面處理它的時候有兩件事情不可回避。

第一是交換要以信任為基礎,因為我們交換的時候永遠有對手風險,而區塊鍊恰好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是為了提升這個效率,有一個标準化的問題,把貨物标準化之後,它就能夠很高效的處理這個東西,這個事情,大家類比一下集裝箱就知道了,要是這個東西是散的,各種各樣的運輸起來就不友善。

我們在權益當中也是一樣的,如果一個權益非常複雜的描述就很麻煩,美國大量的應用房貸按揭貸款證券化,就是這麼一個例子,這個房屋貸款是非常個性化的,這棟房子是在什麼什麼位置,貸款128萬,另一棟房子在另外一個地方貸款多少,這個東西如果拿到市場上去交換就沒辦法,很麻煩,美國人就想了一個辦法,把它拿到一個池子裡面打包,這是按揭債券化的簡單道理。

任何一個權益如果個性化的就難以交換,如果你把它拆分進行标準化之後,這個就比較簡單了。

如何解決信任的問題呢?老辦法就是用中介機構,新辦法就是用區塊鍊,如何解決權益标準的問題呢?老辦法是資産證券化,新辦法是用發行通卡的方法來做,比如分時度假就是一種權益,如果我們要讓全國分時度假的權益流通起來,是不是可以考慮用通卡來做呢?

權益通卡化的優勢,本質上的好處就是可以通過市場促進實作權益的最優配置,因為經濟學講的問題,追求的就是這個資源的最優化配置,通過交換達成最優配置,讓每一個人都受益,而這個地方談的就是權益的最優配置,你的這個權益分我一點,我的這個權益分你一點,最後達成每個人都比較開心。

這個技術的好處就是在于權益進行通卡化之後可以比較好的預售,可以流通,可以發行它的價格,便于實作權益的最優組合,自然而然有這些優勢它就可以帶來很多應用模式的豐富,這是通卡化技術上帶來的好處。

是以我們經常有時候會說,逐漸大家會看到,形成一個所謂的通卡經濟,通卡經濟就是一個經濟體當中我們發現實作很多權益通卡化的手段,這個交流、交易就變得非常好,這種配置就效率很高,大家就達到最優的配置,這種經濟我們稱之為通卡經濟。

這是講了大概的鋪墊,今天因為在座的都是來自于行業内的,是以有很多我就點到為止,就不展開說。接下來我就講兩個通卡化這個技術或者思路面臨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就是來自于有些通卡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成貨币的,貨币隻是這個通卡當中的一種變種,它可以變出來,變成貨币,什麼時候通卡會變成貨币呢?就是要有共識的加持,任何一個通卡如果在一定區域範圍内或者社群範圍内,甚至全球範圍内,如果它有一個共識了,它就可以變成貨币。

比特币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比特币本身隻是一個小遊戲裡面的遊戲或者demo程式裡面産生出來的通卡,這個通卡是用來獎勵礦工的,代表着他為這個社群做出的貢獻,這個社群欠他一份情,在一定意義上把它了解為不用錢的,大部分發行的是無息永續債券,逐漸形成一種共識,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時候,它就可以行使貨币的功能。

我們會把它取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加密貨币或者數字貨币,因為通卡是一個更加廣泛、更加基礎性的概念,而貨币隻是衍生出來的一種應用,但是一旦衍生出來成為這種應用的時候,有的人就要出來找你麻煩了,央行可能就會關注。

通卡在動物精神的催化之下它可能變成一個遊戲的工具,什麼遊戲呢?博傻遊戲的工具,進入博傻遊戲不需要通卡,任何東西都可以,哪怕從墳墓裡面挖出來的那個币也是可以的,這個博傻遊戲本身就是另外一個世界的事情,它隻需要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可以來自于任何東西,但是也可以來自于通卡,是以通卡在動物精神的催化之下就會形成集體博傻遊戲當中的一個核心工具,這樣就會産生價格泡沫。

任何博傻遊戲一定是價格泡沫的遊戲,這兩件事情,扮演貨币角色和産生了泡沫,都會引起整個金融監管當局的關注,因為這個是跟通卡本身沒有關系的事情,任何一個金融體系裡面隻要有人要觸動貨币,有人要玩博傻遊戲,這個金融當局都會關注的,我們就必須面臨這樣一個挑戰。

順便說一下,貨币功能和價格泡沫這兩者是不相容的,一個通卡如果既想當貨币,又想去把自己做成一個泡沫遊戲的主角,這兩者是沖突的,一個通卡真正要想安安心心的做貨币,它應該想辦法保持自己的一直穩定,但是如果你想把自己作為一個泡沫追逐的标的,它的價格會大起大落,這是它不适合做貨币,這裡順便說一句。

這種挑戰實際上帶來一個我們需要思考的更加廣泛的問題,就是通卡這種東西一旦應用到金融領域裡面去,你就不能回避一些金融領域裡面大家幾百年來形成的積澱下來的監管邏輯,當然我自己總體的觀點是認為金融監管當局對通卡這個東西應該持正面的态度,鼓勵它的應用,但是另一方面我們要注意到金融有金融本身的邏輯,金融監管也有金融監管的邏輯,是以當你把通卡應用到這個金融領域去的時候,不得不去想這些邏輯。

我自己認為通卡大緻上的監管思路應該跟資産證券化差不多,當然我們還可以再探讨,接下來還有幾個具體的問題我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如果通卡你要作為一個貨币來應用,在一個區域或者某個行業裡面做貨币的,要注意了,這個時候有發币權的問題。

很多國家都有相應的法律,如果你要參與這個貨币的支付,它有支付牌照的問題,這裡面還有實名制反洗錢的問題,如果你把通卡做募資,募資就要考慮到有公募和私募的問題,這個本身有自身的邏輯在裡面。

像我們如果用傳統方法做募資的時候,公募是非常困難的,IPO多麼困難,你不能說因為我用了一個通卡去做募資這個就變得容易了,這個肯定在邏輯上是沖突的。總之通卡應用到哪兒,你到那個山就要唱哪個山的歌。

通卡應用于非金融領域,我覺得敏感性就降低了,這個時候我倒是要提醒,即便我們把區塊鍊技術應用到非金融領域的時候,也千萬不要忘記通卡的重要性。

什麼樣的領域應用适合區塊鍊+通卡呢?我認為就是這個應用一旦涉及權益管理和權益交換,這就是特别适合區塊鍊的,而這種應用必須同時要加上通卡,我說必須可能有點極端,但是不妨這樣說,通卡+區塊鍊這個組合最适合應用的地方就是涉及到權益管理和權益轉移。

現狀,我覺得是大家一擁而上的時候,目前來說還看上去有點偏,現在是熱金融、冷實業,熱發币、冷創新,熱交易、冷價值。

很多人說區塊鍊是天使還是魔鬼?通卡也是有兩面的,天使與魔鬼,區塊鍊是促進個體信任的“天使”,同時也是消減中心權利的“魔鬼”。通卡是促進權益交換的天使,也是引發金融風險的魔鬼。是以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不管是天使還是魔鬼?隻有雙翅才能飛翔,是以這兩個翅膀是我想今天留給大家的一個思考話題,謝謝大家!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1-20

本文作者:钛媒體

本文來源:

钛媒體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