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花,尤其是菊花。
秋天來了,樹葉慢慢的黃了,花草逐漸凋零。唯有傲霜的菊花昂首挺胸,挨挨擠擠地開放着,使人陶醉在它那淡淡的芳香和幽美之中。
來到教室,聞到陣陣清香,一看,驚喜中發現又多了幾盆菊花。啊!原來是班上幾位愛菊的同學們從家裡帶來的。有紫的,有黃的,還有紅的、白的,使教室裡多了幾分韻味。看那些潑潑辣辣的菊花,一簇簇堆在一起,如同風華正茂,年輕倜傥的同學在聽老師為她們講故事呢!一個個揚着腦袋,挺着胸脯,坐得端端正正的,大概它們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吧!看那些精神飽滿的菊花,不禁想起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歡把菊花當作歌詠的對象,進而形成了獨特的菊文化。不少詩詞把菊花人格化,當作安于貧窮、不慕榮華的人的象征。陳毅元帥寫過一首贊美菊的詩:“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晉代詩人陶淵明愛菊名聞天下,他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詠菊的名句,被古今多少人傳誦。
許多文人墨客借菊來抒發種種美好的思想感情,其中包括贊美菊不屈不撓、追求理想的崇高品質。我也因菊而想起了那些遇到困難能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放棄的人,他們最終都獲得成功。不經一番磨砺,哪聞怡人花香。傲霜淩雪,不僅是對菊花的贊美,更是對那些不畏困難的仁人志士真實寫照。對!我要做菊花,不可以做枯葉!
我喜歡菊花,因為它不怕風霜,在百花凋謝的深秋仍傲然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