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CO突然“被監管”,虛拟貨币市場或迎來分水嶺

ICO突然“被監管”,虛拟貨币市場或迎來分水嶺

ICO是怎麼變味的,《公告》又為何如此嚴格?

2016年以前,ICO被局限于一個小圈子内,這個圈子裡是區塊鍊擁護者、比特币投資者和理想主義的理工男,他們懂區塊鍊,也認可區塊鍊的發展,圈子雖然小衆,卻相對健康。大家簡簡單單做事,項目發行方也抱着促進區塊鍊進化、甚至改變世界的美好願望。像以太坊這種ICO裡誕生的經典項目,更是為人津津樂道,也為人向往,每一個項目發行方似乎都夢想着再造一個以太坊,去做點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2016年下半年以後,事情變味了,因為ICO開始由小衆群體逐漸滲透至大衆市場,月度融資額出現爆發式增長。

ICO突然“被監管”,虛拟貨币市場或迎來分水嶺

因為站在區塊鍊産業化的角度看,市場對于區塊鍊創業項目的需求并未出現大的變化,相反,随着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主導區塊鍊的商用化程序,對區塊鍊創業項目的需求甚至是下降的,是以,此時ICO項目的大量出現和融資額的爆發式增長,并非一個正常的現象。

真正的原因隻有一個,整個加密數字資産在2017年火了,很多代币獲得了上千倍的漲幅,虛拟貨币市場也開始脫離區塊鍊生态本身走上了“獨立化”飙升之路。用一個我們熟悉的詞語類比,便是開始脫實向虛地泡沫化發展。

此時,大量的投資者湧入,本身并非看好代币背後的區塊鍊發展前景,而是幻想在這個博傻的投機市場中分一杯羹。之後,大量的騙子(如很多前期專門從事郵币卡詐騙的團夥)被這個暴富的遊戲所驚呆,ICO開始成了他們的狂歡樂園。

至此,ICO已經嚴重變質了,從助力初創企業實作改變市場理想的融資工具,變成了騙子們圈錢和非法集資的手段。

在目前金融強監管的環境下,既然出現了風險問題,監管自然會及時跟上。考慮到ICO融資額每月都在成倍地增長,監管早一天介入,便能多挽救一批韭菜,是以,政策出台才會如此快速、如此嚴格。以至于大多數參與者看來,都有點措手不及。

需要善後的問題,投資者該怎麼辦?

《公告》明确要求:“本公告釋出之日起,任何所謂的代币融資交易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币與代币、“虛拟貨币”互相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币或“虛拟貨币”,不得為代币或“虛拟貨币”提供定價、資訊中介等服務。”

意味着ICO代币沒有了二級流通市場(當然也可以場外交易,但誰會接盤呢?基本沒有流動性),可能變得一文不值。此時,投資者怎麼辦呢?總不能眼睜睜看着花“錢”買來的代币真的化為泡沫。

《公告》給投資人指了一條路,“本公告釋出之日起,各類代币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護投資者權益,妥善處置風險。”即投資者手中不能流通的代币由代币發行人進行回購。問題來了,以什麼價格進行回購呢?發行人已經把錢揮霍或花出去了又該怎麼辦?

在融得比特币和以太币還留在發行人賬上的情況下,理論上不存在回購能力的問題。此時,若ICO代币尚未進入二級市場流通,處理起來比較簡單,直接按照發行價回購即可。對于ICO代币已經進入交易所流通的,考慮到一批ICO參與者已經套現離場,很多新的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中高價買入,投資者的購入成本差異很大,便很難達成一個各方都滿意的回購方案。

最終的辦法,可能就是忽略成本的差異,直接以持有代币數量的多少由項目發行方組織最終清算,此時,後期高價買入的投資者必然面臨損失。但是,實在也怨不得誰。高風險的投機市場(監管界定為非法公開融資行為),從來就沒有保本一說。

在發行人已經把融得的資産轉移或揮霍的情況下,結果隻能如e租寶跑路事件一般,通過司法程式去解決問題。

對主流“虛拟貨币”的影響,比特币和以太币會如何?

《公告》出台後,比特币和以太币雙雙出現大跌。在上周末的文章《ICO迎來監管大棒,區塊鍊生态各方誰最受傷?是比特币嗎?》中,筆者曾做了相對樂觀的預測,

“ICO監管之後,無論是對虛拟貨币交易的監管還是視窗性指導,都會顯著影響市場預期,短期回調機率增大。不過,另一個角度看,虛拟貨币交易被納入監管意味着受到官方承認,中長期看,也算利好因素。”

不過從《公告》内容來看,對比特币和以太币的影響,主要還是負面因素居多。不妨注意一下《公告》的措辭,“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謂”虛拟貨币’”、“自覺抵制與代币發行融資交易及‘虛拟貨币’相關的非法金融活動”,并再次強調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為“虛拟貨币”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可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内,比特币和以太币等‘虛拟貨币’獲得監管認可的可能性并不大,所謂的中長期利好并不存在。

不過,考慮到比特币在國際上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此次《公告》的出台并不會對比特币的走勢産生根本性的影響。比特币真正的挑戰,仍然是兩個月後的分叉風險,屆時,不排除會再次引發整個加密數字貨币市場的地震。

前景展望:虛拟貨币市場或迎來分水嶺

區塊鍊與加密數字貨币的關系,很像實體經濟與金融業的關系,二者互相促進,本來也可以互相支撐。隻是,2015年以來,具備資金實力和豐富應用場景的主流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巨頭逐漸接管了區塊鍊的商用化,區塊鍊創業機構則逐漸走上了ICO融資的道路,區塊鍊與虛拟貨币開始逐漸變成兩個相對獨立的圈子。

從政策氛圍和監管态度上看,二者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結局,區塊鍊幾乎已經得到所有主流機構的認可,并積極投入;而虛拟貨币則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其中的ICO發行甚至被界定為非法集資。

虛拟貨币距離區塊鍊商用化越來越遠,某種程度上,這也是一種脫實向虛。這個問題,可能才是虛拟貨币市場的根本性挑戰。失去了區塊鍊發展的支撐,虛拟貨币的發展勢必會面臨更多的阻力。以此次ICO監管為契機,不排除整個虛拟貨币市場正迎來一個真正的分水嶺。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09-05

本文作者:薛洪言

本文來源:

钛媒體

,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