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論語讀後感

談學習态度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智慧的結晶,是一份讓人受益匪淺的文化寶藏。讀過之後,我對學習态度有了更深的認識。

有人說“态度決定性格”,我覺得“态度決定學習的一切”。是以,我認為,學習要有一種“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态度。我們在學習上要坦然地承認自己不知道什麼,要正視自己的無知。面對問題,應該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對于文化知識和其他社會知識,我們應當虛心學習、刻苦學習,盡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識再豐富,總有不懂的問題,那麼,就應當有實事求是的态度。隻有這樣,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習中除了正視自己的無知,秉着實事求是的态度學習外,還應将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也就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習的快樂在于練習,是以除了重視“學”,我們更要追求“習”。“習”就是在“學”的基礎上加以應用,也就是實踐。孔子帶領着弟子周遊列國時一邊學習一邊應用知識,他們将知識應用起來應該是有個人學習的目的。作為學生,我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去享受學到知識的滿足感和在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成就感。前幾天,天空中出現美麗的魚鱗雲,我從學到的地理知識懂得,“魚鱗雲”是秋冬季強冷空氣來時的一種天氣現象,說明天氣将轉晴,并且在未來兩三天都是好天氣。果然接下來一連幾天都是晴天。這使我感受到了在生活中應用知識的成就感。

在學習中我還保持“謙虛”的态度。“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所展現的不僅是個人修養,還是在學習上的一個态度和一種風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欣賞并學習别人好的方面是謙虛的基本。“虛心使人進步”這不僅在個人展現,一個國家在國際上也應有這種态度。孔子的理論雖在古代産生,可在現在仍有不少可取之處。雖然“半部《論語》治天下”略有誇張,但這并不妨礙《論語》對我們的影響。

學習是我們學生的首要任務,端正學習态度有利于我們的學習,我們隻有做到正視自己的無知,才會踏踏實實去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知識後我們還要将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感受學習知識的成就感,在繼續學習中保持一種謙虛的态度,做到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