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一、大唐兩大盛世

唐朝很特殊,不僅是因出現了一位女皇武則天,還因出現了曆史上著名的兩大盛世。一個是李世民造就的貞觀之治,一個是李隆基奉獻出的開元盛世。讓大唐一下子就站在了曆史的巅峰之上。

不同點僅在于,貞觀之治後,大唐依舊豪邁無比,這也是為何李治統治時期,大唐的國土面積最大的原因——李治站在了李世民的肩膀上。可惜開元盛世畢,馬上就出了一個安史之亂,讓大唐染病難醫。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以至于在曆史課本上,大唐似乎就活到了安史之亂,此後還發生過什麼?都不怎麼講。搞得許多人都以為,大唐在安史之亂後很快就亡了。實則大唐又挺了一百多年——畢竟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大唐兩大盛世,打下的底子足夠厚,怎麼可能說崩潰就崩潰。

但不論怎樣,也許正是因有了這大唐的兩大盛世,讓不少人突然腦洞大開,認為:貞觀之治之是以能長久,比開元盛世更讓人神往,就是因李世民死得恰到好處,才52歲就病逝了。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否則以李世民晚年的種種作為,比如親征高句麗,殺大臣,修宮殿,吃丹藥等等,必會變成李隆基。因為李隆基就是由于活得太長,使得他在進入到晚年後,變得昏庸異常,硬生生搞崩了開元盛世,這才導緻了安史之亂的發生。

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成立?也就是說,若李世民活得長一些,會不會變成“李隆基”?所謂:風起于青萍之末。又道: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其實隻需對比一下,李世民和李隆基的三個方面,這個問題就清楚了。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二、家庭環境

家庭從來都是人的第一學堂,對一個人的塑造,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是公認的。比如,許多人都會發現,自己越活越像老爸(老媽)。

李世民的母親是窦氏,她是北周文帝的外孫女。在楊堅逼着北周靜帝禅讓後,年僅12歲的窦氏就大哭着,說出一句話來:“恨不為男子報舅父之仇!”

現在明白為何李淵,尤其是李世民幾乎是逼着李淵起兵,說啥也要推倒大隋了吧?根子就在窦氏身上。而且李淵也非菜團子,當年他能娶窦氏,是他兩箭射中了屏風上的孔雀眼,堪稱是神射手之一。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李世民後來敢跟尉遲恭吹牛,說:你揮槊,我執弓,就算來個百萬敵兵,那也是咱的“小目标”。李世民是射術,就是李淵手把手教出來的。隻不過打死李淵也想不到,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

窦氏和李淵影響了李世民的啥呢?一個是遠大的志向,一個是驚人的本領。是以,李世民是一位真正的理想主義者。也就是說,自小李世民心底就幹淨,沒有那麼多陰暗。這種底色,才容納得下李世民的大度和豪邁。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反觀李隆基,他的家庭環境卻是一片陰霾。奶奶是武則天,老爸是李旦,母親是窦德妃,由于母親不服武則天,李隆基8歲時,就被武則天給殺了,老爸就更别提了。面對這麼一位奶奶,李隆基從小就要表現得很聽話,哪怕老媽被殺也一樣。

他必須要每天裝得很開心的模樣,不能流露出任何不滿,如此才能躲過身邊的武則天的鷹犬,其實他都搞不清有多少。

在老爸李旦被來俊臣折磨時,李隆基也是提心吊膽,因為一旦老爸挺不住,他也玩完。也就是說,李隆基自幼就被家庭環境逼得,不得不學會僞裝,幾乎時時刻刻感受到危險。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你能指望他心裡有多健康?大機率會變成一位自私至極的人!

李世民長大後,總顯得很陽光和積極。李隆基長大後,卻總給人一種陰暗自私的感覺,為何?都是在小時候的家庭環境下,種下的“因”,長大後幾乎很難改變和扭轉。

是以就算李世民真活得長,也不會變得如李隆基那麼昏庸和懦弱,被叛軍吓得撒丫子逃出長安?僅憑李世民那積極進取的性格,就做不出來這種事來。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三、成長經曆

李世民的成長,是真刀真槍,靠實力取勝的。

16歲時,李世民獻計驚走突厥大軍,救下隋炀帝。

17歲跟着李淵去晉陽,親率鐵騎殺入魏刀兒的重兵圍困,救出老爸李淵。

18歲逼着李淵晉陽起兵。

19歲打爆西秦的薛仁杲。

20歲帶3萬精兵大破宋金剛,收尉遲恭于帳下。

21歲揍王世充,500鐵騎破1萬,斬首三千。

22歲迎來了他武功的巅峰,在虎牢關是一戰擒雙王……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開挂?的确,但這卻是李世民的成長之路。都是真功夫,硬本事,哪怕晚年還敢親征高句麗,來了個3萬大破15萬!

你能想象得出,在李世民活着時,誰敢跟他掰手腕?當然除了他的親兒子之外,誰也不敢。若遇到安祿山造反這類事,估計李世民甚至還會高興:終于又輪到我上場了吧,揍他去……

再看李隆基,他的成長之路可謂是一個陰謀,又一個陰謀,聯合太平公主幹掉韋後(韋後之亂),跟着又跟太平公主私下裡過招,又依靠一個政變,幹掉殺上官婉兒,滅太平公主(唐隆政變)。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李隆基這是啥畫風?跟李世民那種熱血激昂,滿滿正能量的畫風相比,他根本就上不來台面。是以有人曾定義過:若論玩陰謀手段,李隆基堪稱大唐第一高手!

别管這話對否,有一條卻是沒跑的:李隆基是瘸腿皇帝,文治可給高分,但武功卻是零蛋,如何跟李世民這種“十項全能”選手相提并論?安祿山敢造他的反,就算十個安祿山,也不敢對李世民龇牙。

這是成長經曆造就的——霸氣、硬氣、令人服氣,不敢炸刺,來自于硬實力,而非搞手段能搞出來的。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三、憂患意識

一個人能否自始而終都保持清醒,不忘初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憂患意識在主導。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李世民晚年雖有過種種過激行為,但其憂患意識卻依舊是濃濃的。

48歲時,去關内雍州的靈口村,發現老百姓過得不好時,憂愁得睡不着覺(夜分而寝),醒來後就下聖旨,免除境内田地少者的稅負。

臨死的那一年,由于春旱,聽聞下雨後,李世民“力疾乘輿”,抱病乘車出來,跟百姓同樂。當看到百姓們後,李世民道:“朕方欲盡心布化,令其安樂,而疴瘵彌積,事不遂心。”我還想讓老百姓過得更好,讓他們生活得更安樂,奈何我感到要不行了,已經時不待我了!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這就是臨死前的李世民,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不是一句空話,李世民臨死前還在為此而奮鬥。

反觀李隆基,還用說嗎?不用了吧,都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天天就想着如何享受,如何寵愛楊貴妃,任由楊國忠等人瞎折騰,以至于安祿山都要造反了,他卻就是不信……

不是不信,而是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導緻了李隆基不敢相信——他的憂患意識,早就沒有了。

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三方面對比後,就不在一個檔次

是以,李世民若活得長,會變成李隆基嗎?看看這三方面的對比,隻能說,兩人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根本就不具備可比性!甚至對于李世民來言,用李隆基跟他比,都意味着一種“羞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