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一部,講述了可憐的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被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瀕臨破産的小染坊主,他性格暴躁、自私貪婪。兩個舅舅也粗野不堪自私至極。阿廖沙每天看到的是令人作嘔的醜事:争奪财産、打架等,壓得小小的阿廖沙喘不過氣來。好在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給了他正确的指引和支援,使他看到了光明。正是這些善良、平凡的人培養出了阿廖沙積極的态度和反抗精神。就在故事臨近尾聲時,十一歲的阿廖沙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了門外,走向了人間……
讀完《童年》,感受到作者兒時的悲慘遭遇,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幸福的。爸爸媽媽寵着、愛着。每天坐在寬敞、幹淨、明亮的教室中學習。回到家還有許多可口的美食等着我去品嘗,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而高爾基呢?他與我們恰恰相反。可是在邪惡和污穢的環境中,他那顆光明、博愛的心沒有變,而是越加開闊、明亮,也許,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吧!《童年》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定要堅強勇敢、正直自信。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着夏天。草叢邊的秋千上,隻有蝴蝶停在上面……”這一首熟悉的《童年》又在耳邊響起,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是多麼美好啊!
讀了《童年》後,我更明白了什麼是幸福童年,應該怎樣珍惜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