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來,消費者隻對一種電子顯示器比較熟悉:即電視機發明以後,一直在電視機中使用的陰極射線管(CRT)。盡管這些顯示器比較沉重和笨拙,但在90年代以前一直普遍使用,之後才過渡到輕而薄的新型顯示器,如液晶顯示器(LCD)。除了對等離子具有短暫青睐之外,消費者還是更接受液晶電視,而且目前液晶技術也占了90%的市場。
這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包括LCD技術和過去十年中替代LCD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每種技術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對在電視中的應用和其他顯示應用都會造成一定影響。然後就是量子點——如果你還沒聽說過,我想很快你就能聽到了。
LCD最主要的不足是在色域方面,或者說是圖像中各種顔色的顯示方法。LCD顯示屏中,光要穿過許多層材料——透明導電鍍膜玻璃、加工顔色過濾器、擴散器、偏振器等——且在穿過這些層次之後明顯減弱。光源不能對必要的色域進行處理,而穿過這些層後就更糟糕。業内人士一直就這個問題進行研究,也一直在尋求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包括改變從熒光燈到LED的光源(背光)。同時也在努力配置這些LED背光,以便提高光發射的品質。
相比LCD,OLED則能夠提供更高的色彩品質和飽和度,但生産大型OLED基闆又會增加工藝和技術的複雜性,使其難以實作高收益,還會造成昂貴的價格。是以,OLED普遍應用在小型産品中,而極少有企業應用在生産OLED電視上。
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就是量子點(QD)。用這些半導體納米晶顆粒來增強LCD背光,可以提高 30%的可見光譜。這是如何實作的呢?LCD背光的光通過量子點導通,産生更生動的色彩,提升色域表現。LCD與量子點結合提供與OLED類似的豐富色彩、品質和對比度,但價格卻隻是它的一小部分。市場研究人員預計,從今年開始,全球量子點市場在未來十年中每年都将有10億美元的增長。
制作量子點LCD有幾種方法,比如将點附着在内置材料薄膜上,或者将包含量子點的窄管放在LED背光前面。最近這兩種技術已大規模用于生産QD-LCD。QD Vision公司(馬塞諸塞州萊克星頓)率先采用量子管技術,而Nanosys(加州米爾皮塔斯)公司則重點放在量子點薄膜技術上——二者均與一些企業在電視和顯示器市場合作。行業巨頭三星,已舍棄OLED電視,而完全采用QD ——正在追求第三種方法:直接在背光源采用量子點。
QD技術的一個缺點是要使用重金屬(如镉)來創造量子點。全世界對這些重金屬的使用也越來越加以限制。許多企業如Quantum Materials Corp和Nanoco公司,都在尋求其它不含重金屬的量子點方法。每台電視隻需要很少的納米晶體量子點——大約一克的材料就足夠——這樣價格就不會太昂貴。此外,量子點還适用于許多其它應用,如太陽能電池、固态照明、生物技術和安全等等。
那麼,量子點會取代OLED嗎?也不要認為OLED會完全出局——因為它仍然具有優勢,包括能夠彎曲和使用靈活,非常适合小型尺寸的産品,如可穿戴裝置和行動電話。由于移動裝置越來越多地采用曲面螢幕的設計,且這樣的設計通過玻璃LCD即可輕松實作,是以該技術在這個領域仍然具有強大的地位。
然而量子點給LCD提供了繼續占領應用市場的機會,如标牌、顯示器和電視等。雖然生動的色彩非常受歡迎,但最終成本才是消費市場的王牌,是以量子點可以使LCD生産廠繼續占領高端電視市場,而不是讓它流向OLED。将來量子點可以和OLED相結合,把産品做得更好!我預計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量子點将成為你詞彙的一部分,将在全球的電視廠商品牌中出現。
正是由于量子點強勁的發展勢頭,它也将成為 5月21-26日“2017顯示周”大會的一個熱點話題。這裡将有關于量子點和OLED技術的演講和讨論,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和大學的專家們分享他們在這些領域所做的工作等。若想了解更多,請本月到洛杉矶來參加顯示周大會吧。我們期待與您會面!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