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

有一句話用來概括梁家十分貼切,"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其中最得梁啟超喜愛的便是幺兒,梁思禮。梁啟超一生最希望兒女可以為中國科技事業貢獻力量,而梁思禮也最終完成了他的心願,成為我國火箭系統控制專家,做出了極大貢獻。

"老白鼻"梁思禮

梁思禮是梁啟超51歲的老來子,格外地疼愛。梁啟超親切地稱呼他為"老白鼻",是老baby的諧音。但梁啟超并沒有陪伴了他多長時間,梁思禮出生五年之後,梁啟超便過世了。好在兩個人相處的時光總是美好的,這也給了梁思禮後來完成父親願望的勇氣。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小時候的梁思禮對于父親的印象大多來源于母親,母親總會告訴他好好學習,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直到他上了南開中學,讀到《梁啟超合集》才真正看到父親的另一面。父親文章中"愛國"二字已經深深地映刻在了梁思禮的腦海中。1937年之後,梁思禮親眼目睹了中國的慘狀。

由于父親和現實的影響,他心中升起了憂國憂民的念頭,"工業救國"成為了他求學的方向。但當時的梁家已經沒落下去了,并無力供他出國留學。好在母親了解他,為他四處籌措資金,将他送去了美國的卡爾頓大學。

艱難度日,埋頭苦學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就是這樣,梁思禮的生活也不好過。他生活中所有的開銷都要從這75美元出,但他克服了所有的困難,不僅重新學會了所有的基礎知識,而且學得特别好,在兩年的時間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學士學位的攻讀。

1949年,他同姐姐一家一道回國。當他們聽到新中國成立的這個消息的時候,他們十分地高興。在天津,他終于見到了闊别八年的老母親,這讓他内心激動異常。之後,他和母親選擇前往北京居住。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為國奉獻一生

由于梁思禮在美國學得是自動控制專業,但當時的北京并沒有合适他的崗位,上司就讓他參與國際電台建設,讓中國聽到世界的聲音。他也不在意,覺得隻要能夠為祖國做貢獻就可以。修完電台之後,他和其他回國的知識分子便被分派到農村,他也不在乎,他在乎的一直是能不能為祖國做貢獻。

1956年的時候,國家制訂了"十二年科學規劃",計劃進行火箭建造,他被調到新成立的"老五院",在錢學森的手下參與工作。接下來的幾年時間,他辛苦工作,仿制蘇聯的P—2飛彈,為我國的火箭事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後來,蘇聯撕毀了合同,撤走了在中國的所有專家,中國的航天事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這些事情知識分子都不怕,沒有人幫忙,這些科研專家就自己搞實驗自己鑽研。他們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奮鬥研究,終于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枚火箭。在科研工作中,梁思禮還遭遇過一次十分大的打擊,他不幸痛失母親與愛子,但他強忍悲痛還是堅持了下來。終于成功地研制出了真正意義上中國的火箭東風四号。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梁思禮為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是航天CAD技術的倡導者和創始者,是航天品質可靠性工程學的開創性,在1993年的時候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也當得起這份榮譽。梁思禮幹的這份工作,大多數都需要保密。很多時候,連家人都不知道他去到了什麼地方、在幹什麼事情,但他毫無怨言,依舊捧着一顆對祖國的赤忱之心,為祖國默默地做着貢獻。

梁思禮有一位好朋友,當初在美國的時候,他選擇了回國,而他的好朋友選擇了留在美國。有人問梁思禮,他好朋友在美國生活優渥,而他回國生活清貧,不覺得後悔嗎?老先生回答,他制造的東西是用來打中國的,我制造的是用來保護中國的。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多麼令人感動的中國心啊!

梁思禮老先生整顆心都挂在中國的身上,不計得失、不計名利,隻是全心全意地希望中國強大、繁盛起來,真真是應驗了一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不以禍福避趨之",他就是這句話的真實寫照。

他用一生的歲月,踐行了自己愛國的承諾,不管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候都以祖國為先,一生樂觀豁達,用自己的所學所知将飛彈送上了天空,将中國人的軍事實力提高了好幾倍,讓中國人不再受制于人。中國人有能力也有實力去保護自己。

總有人的一生,是為了自己的堅守而來,梁思禮就是這樣的人,他一生隻為了一個目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顆草去。這句形容老師的話語,我覺得也同樣适合為國奉獻一生的梁思禮老先生。

梁啟超的小兒子,毅然回國投身中國航天,用一生默默為祖國做貢獻

不得不佩服梁啟超先生對于子女的教育,他教育出來的子女都是這麼的優秀、都是這麼的令人敬佩,沒有哪一個不是為了中國的發展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和努力。果然,一個優秀的家風是要影響人一輩子的事情,對人的後天培養也十分重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