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第三方支付包含哪些業務 | 監管成長篇

本篇文章給大家介紹第三方支付的行業監管、盈利模式和發展概況。

目前,我國第三方支付的監管機構是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按照“屬地原則”進行監管。以《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為政策核心,人民銀行為主導,行業自律管理、商業銀行監督為輔。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迅猛發展,從2014年開始,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出台了相關政策進行規範,如2015年12月出台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明确了第三方支付行業隻能是中國支付體系的補充,作為非銀支付機構,小額、便捷是其本質,需要做好客戶資訊安全、資金安全,以及風險防範。2016年開始的網際網路金融整治,包含了第三方支付行業,央行出台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

從支付牌照的收緊,到96費改執行,再到二維碼支付的開閘放水,監管部門出台的政策都是針對此前行業亂象的整頓,極大地促進了行業的良性發展。

備付金管理

我國相關監管制度規定,第三方支付機構隻能在一家銀行開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且其分支機構不得另外開裝置付金賬戶。禁止第三方支付機構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并要求其按照備付金專用賬戶的利息總額計提風險準備金。

為什麼央行要建立第三方支付機構備付金存管制度呢?主要是保障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一方面保障客戶資金安全,防止備付金被支付機構用于違規用途,比如被第三方支付機構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戶備付金等;另一方面保證資金流動性的需求,防止支付機構因第三方支付 所産生的沉澱資金的 流動性風險。

統一清算

此前,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繞開銀聯,與多個銀行建立合作關系,逐漸具備了跨行清算的功能,這加大了央行掌握資金流動性的難度,這一模式也成為洗錢、套現獲利、詐騙盜取資金的溫床,造成了支付和金融市場混亂。自2017開始,監管檔案頻發,“斷直連”已成為闆上釘釘的事情。

直連:指第三方支付直接與商業銀行做對接,如果是本行交易直接完成,如果是跨行交易由商業銀行在上送到銀聯進行交易。

間連:指第三方支付與銀聯系統相連接配接,當發生POS消費時,此交易資訊先送至銀聯主機系統,由銀聯系統自動判斷後直接送相關的發夾銀行,然後資訊再沿路傳回。

創新業務

随着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二維碼支付、聚合支付這些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現,在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隐藏着風險。2017年監管密集出台有關聚合支付、二維碼的法律法規,引導行業的合理發展,防範創新業務帶來的風險。

在所有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中,第三方支付是監管最早落地,牌照和管理體系最為健全的一個大分支。 2018年業内監管進一步趨嚴,在支付行業内監管目的更加明确,即:讓更多的創新發生在走正道、合規且能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中。進而形成一種良币驅逐劣币的态勢。

行業洗牌

已掌握市場優勢資源的企業将在未來繼續掌握更多資源,第三方支付将産生3-5家巨頭企業引領市場,與其他體量較小的支付機構拉開差距,它們在支付鍊條上的強強聯合又使得強者愈強,而體量較小的支付機構可能會專注于某一特定客戶群體、特定行業的支付需求。

創新方式

未來在支付業務自身的創新層面上,将更加集中在已有支付方式的效能提高領域,集中到現有支付形式的開級上繞過各類監管紅線,遊走于灰色地帶的創新将會受到一定抑制。

企業服務

無論是聚合支付公司還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将更加重視對企業客戶的服務,将自身系統能力向外輸出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尤其在監管強化支付牌照功能性的基礎上,聚合支付公司将更加積極的向企業服務平台轉型。

産業鍊的不同環節賺取不同利潤,第三方支付企業目前主要的盈利方式:電商平台支付解決方案;電商交易商戶交易傭金;沉澱資金利息收入等。銀行的核心業務是負債業務和資産業務,支付清算和電子銀行業務隻是銀行中間業務中的一小部分,該類業務占銀行業務收入的占比非常小。

銀聯:核心商業模式有銀行卡收單跨行交易手續費分潤;ATM 跨行取款收費;非金融機構支付清算;銀行卡發行品牌服務(類似冠名)。

商業銀行:銀行卡交易發夾行手續費分潤;銀行卡交易收單行手續費分潤;電子銀行轉賬等手續費;快捷支付手續費分潤支付。

第三方支付企業:電商交易商戶交易傭金;電商平台支付解決方案;沉澱資金利息收入等。

支付清算是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業務,是幫助實作資金轉移支付的工具。銀行對電子銀行等業務的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由資産業務和負債業務而産生的存量客戶;電子支付作為第三方支付的根基,其要做到以支付産品去吸引使用者,留住使用者,是以在支付産品的開發、流程的優化的迫切性要遠高于商業銀行。資産負債類業務在銀行電子支付業務之先,銀行并非一定要通過支付資料的開發拓展新的業務模式,其對資料資源的重視和利用程度不如第三方支付。對于第三方支付企業,其盈利模式如下圖所示:

2017年1月13日,央行下發通知,要求集中存管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以後支付機構不能自由支配客戶的備付金了,支付機構靠将備付金拿來投資擷取收入的“吃利差”模式面臨終結。

面對盈利難的現狀,銀行卡收單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選擇另外一個途徑來盈利,那就是跳碼,這個碼是什麼碼呢?就是 MCC。

MCC 又稱商戶類别碼,它由四位數字構成。由收單機構為特約商戶設定,用語表明銀聯卡交易環境、所在商戶的主營業務範圍和行業歸屬、判斷境内跨行交易商戶結算手續費标準的主要依據。

MCC 由銀聯和發改委參照 ISO 國際标準《金融零售業商戶類别碼》釋出, MCC 大類差別定價的狀況一直未變,不同行業的刷卡費率從0.38%到1.25%不等,甚至還存在零費率的公益慈善類和執行封頂費率的房車批發類,行業價差相當可觀。

根據 MCC 指定相關費率,餐飲娛樂類是1.25%,一般類是0.78%,民生類是0.38%,最低的0.38%和最高的1.25%費率相差好幾倍,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為了賺取更加高額的收付費,就将餐飲類的交易上送到民生類,行業内俗稱跳碼,通過跳碼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收取更多的手續費。

但跳碼是銀聯禁止的,如果被監管方查到大規模的跳碼交易,會對第三方支付進行處罰,嚴重者甚至會吊銷第三方支付牌照,是以利潤和風險共存。

這些年銀/網連在推費率統一,如果真正實施了費率統一,依靠銀行卡收單的第三方支付日子會越來越難過。

此段摘錄于: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8/548783.html

1996 年,全球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美國誕生,随後逐漸湧現出 Amazon Payments、 Yahoo!PayDirect、 PayPal 等一批第三方支付公司,其中以 PayPal 最為突出,其發展曆程基本代表了北美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縮影。

到 20 世紀 90 年代末,随着計算機網絡技術、電子商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完善的信用卡保障機制、金融支付系統、發達的物流體系極大促進了 B2B、 B2C、 C2C 等網上交易模式的發展。

21 世紀以來,美國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第三方支付的興起,比如知名的 eBay、 Amazon、谷歌等電子商務交易商,相應地也促進了 PayPal、Amazon Payment、 Google Checkout 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繁榮發展。

總體而言,國外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發展曆程可歸納為兩個階段:一是依托個人電子商務市場(C to C 市場)起源、壯大和成熟;二是向外部專業化、垂直化電子商務網站(B to C 市場)深入拓展。

階段一:網銀發展促進行業生長(2005 年以前)

1991年,中國人民銀行建成全國電子聯行系統,至此,中國的支付體系才初步形成。支付服務出現的契機是工具的普及、 需求增長與銀行落後的系統建設能力之間的沖突。 2002 年之前,各大商業銀行尚處于網銀業務的發展完善期,向商家提供的支付接口沒有統一的标準, 給商家和消費者造成諸多不便。

2002 年,中國銀聯的成立解決了多銀行接口承接的問題。通過銀行共同分擔成本的方式,地方銀聯向商家提供多銀行卡線上支付統一接口,使異地跨行網上支付成為可能;而金融網絡與網際網路的接口承接, 則由從電子商務發展而來的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承擔。

該階段,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的支付服務為支付網關模式,即具有較強銀行接口專業技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中介方,分别連接配接銀行和商家,進而幫助消費者和商家在網絡交易支付過程中跳轉到各家銀行的網銀界面進行支付操作。支付網關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自身附加值和增值空間均較小,收入主要來自銀行端手續費的二次分潤。

基于這項制約,第三方機構一方面不斷發展壯大,以期獲得規模效應;另一方面,不斷尋求業務創新,以期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和競争優勢。至此,銀行卡支付與網際網路支付的商業合作模式初步形成。

階段二:網際網路浪潮推動爆炸式增長(2005-2012 年)

2005 年被稱為以網際網路支付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概念提出的一年,在這一年,第三方支付公司在專業化程度、市場規模和營運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進步。

這一階段,第三方支付機構在提供基礎支付服務的同時,開始向使用者提供各種類型的增值服務,例如繳費、轉賬、還款、授信等,第三方支付的概念逐漸被大衆所認同。 2008—2010 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異軍突起,交易規模連續三年持續增長;其中,網際網路支付的發展尤其迅猛。

2011 年,以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正式釋出及其後非金融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頒發為标志,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外延有了進一步延伸,即擴充為在收付款人之間作為中介機構提供網絡支付、預付卡發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務的非金融機構,包括銀聯商務在内的 27 家企業獲得了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首批支付牌照。

至此,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放标志着第三方支付行業合法地位的确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涵義邊界被正式定義,各子行業采用牌照監管,行業進入有序發展階段。

階段三:移動網際網路浪潮醞釀重大變革(2012-2020 年)

2012 年是移動支付突破元年,基于智能手機的 SNS(社會性網絡服務)、LBS(基于位置的服務)等應用都取得了較大突破,以智能終端和移動網絡為依托的第三代支付風起雲湧。同時,第三方支付與保險、信貸、證券等金融業務的新一輪互相滲透和融合正步入快車道,中國第三方支付将進入一個新技術、新金融、新體系、新格局不斷湧現的重大變革階段,并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

參考:

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

詳解第三方支付産業鍊與盈利模式

作者:純潔的微笑

出處:www.ityouknow.com

資源:微信搜【純潔的微笑】關注我,回複 【程式員】【面試】【架構師】有我準備的一線程式必備計算機書籍、大廠面試資料和免費電子書。 一共1024G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提升技術和能力。

本文如對您有幫助,還請多幫 【推薦】 下此文。

點我了解:Tooool-程式員一站式導航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