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聖之言“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早已是耳熟能詳,可哲學家尼采亦有言,“從半山腰上看去,這個世界真美好。”巅峰之于半山腰,亦是各有各的精彩。你有你的金縷衣,我有我的少年時,不同的人生态度,卻可以有同樣的意趣和風采。
《幽夢影》一書中,張潮曾闡釋了“知己”的内涵:“右軍以鵝為知己,子猷以竹為知己,明妃以琵琶為知己,盧仝以茶為知己……”不同的人,亦有不一樣的追求:王羲之愛鵝,從中悟出書法的精要;王獻之愛竹,欽慕的是謙謙君子的高風亮節;王昭君愛琵琶,珠落玉盤的琴聲帶走多少憂愁與寂寥。以物為知己,物物各自異。重要的是我有我自己的追求,在自我的喜好中砥砺人格,享受人生。
又想起泰戈爾的話來——“天空雖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飛過。”現在的人們,又有多少着眼的不是自己在世上所留下的痕迹呢?汲汲于名利,醉心于功祿,總是想着自己能得到什麼,自己能否留一個名号為世人傳頌。泰戈爾的話便如醍醐灌頂般澆醒了我:隻要活過,經曆過,珍惜過,痕迹、功名又有什麼關系呢?不同的人,生命曆程不盡相同,可是經過打磨和珍視,都将成為一筆寶貴之财。史鐵生也說過,正是為了一個美麗的過程,人才設定一個美麗的目的,或理想。人與人自然可以有共同的理想,但是其中的過程,又怎會相同?是以說,不同的活法,蘊藏的可以是相同的樂趣和精彩。
梭羅自我流放于瓦爾登湖,居于蠻荒老林,為常人所不解,可他就是憑着一股倔氣為後人留下珍貴的精神财富;莊生迷蝶,望帝啼鵑,屈原投江……這些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然而又順從自己的内心。或為國為民,或為德為品,不同的人生之路展現的是同樣的風貌和操守。
正如一串葡萄可以有多種吃法一樣,人生可以有多重選擇。憑窗遠眺,有人看見了萬點星光,有人看見了漆黑夜幕。可真正重要的是你是否能練就一雙智慧的眼和積極的心,透過歲月的風塵,追尋屬于自己的那顆明亮的星辰。即使那不是最耀眼的一顆,也足夠證明你生命的精彩與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