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中後期,在成都天府廣場附近,幾乎同時出現了兩家高檔川菜館,一家是以成都命名,一家是芙蓉飯店,兩家聚集了當時成都餐飲業一大批一流的名廚,創造了種類繁多的名菜,星光熠熠,名氣橫溢,繼續書寫四川風味的正宗地位。

四川劇場、芙蓉酒樓老照片
作為雙子星之一的芙蓉餐廳,位于天府廣場與紅牆之間的人民南路段,毗鄰當時的川劇院,為兩層樓的西式建築,與其他傳統川菜相比,既有特色又有些神秘。
<h1>建立時間不确定</h1>
絕大多數資料都表明,芙蓉餐廳成立于1958年,但在一些廚師的履曆中卻有不同的時代版本,如孔道生、張懷軍、陳志興等人表明他們是從1957年到芙蓉餐廳,其中孔道生次年去了成都餐廳,也就是說, 1958年。在川菜名廚嚴祥琦的一篇文章中,他說芙蓉酒家成立于1953年,但這次如果不是筆誤或印刷錯誤,就可信了,因為顔祥琦在1970年代長期在芙蓉酒餐廳當過主廚,後來調到成都食品公司。
<h1>接待規格相當高</h1>
芙蓉餐廳的定位決定了不是每個人都能快速進入大快餐,雖然也提供零餐,但對于中低收入的普通人來說,更多還是遙不可及的,更何況它也是一家具有外賓接待資質的外事服務餐廳。周恩來、賀龍曾在此接待過外國元首,不少國内外名人、社會名流也都在這裡品嘗過正宗的川風,如雪花夫婦、韓素音、巴金等,一群品位高尚的民主人士和知識分子也經常來參加這個小型聚會。李偉人親自準備了菜單,在芙蓉餐廳晚餐沙田,原文如下:
肖恩:
芙蓉餐廳已經訂好了座位,11月16日(星期一)下午5點開菜,風雨不會改變,希望是下午4:30左右,去另一邊。(人民南路四川劇院就在北邊。為了不奢侈,不使用海鮮。另外為了不花太多,是以避免使用雞肉,而烤鴨易吃薯片,不僅吃皮,甚至鴨架吃,而且不要浪費它。一旦菜單被記錄下來,它就是一個檢查。
李搶劫人
13日下午
四塊七寸盤:熏魚、黃喉(用舌掌)、夫妻肺片、叉燒手指
七菜一湯:幹燒大混、宮寶腰塊、紅油豆腐鲭魚、甜白、鍋膏高芽、清湯肚(配菠菜面餃)、脆皮鴨、海帶韭菜酸湯
二十個蘿蔔蛋糕(重複使用蘿蔔)
——摘自李偉仁《信集》
芙蓉
<h1>廚師的團隊非常強大</h1>
如果曾經在芙蓉餐廳工作的廚師被整合到四川烹饪團隊中,他的戰鬥力指數估計是現代川菜史上的前三名。20世紀50年代,随着大量老牌酒樓的關閉、整頓、合資或改造,許多技藝精湛的川菜師散落在各地,芙蓉酒樓開業,特邀從各家飯店抽調名廚和藝人來到主廚辦公室,負責餐桌。早年有孔道生、陳志興、張懷軍、白松雲、林家志、張志祥、于世立、蔣伯春、劉晨宇、陳海清、張繼成、華興昌、夏長璇、李旭澤等大師,有的還有江湖相間,有的名師如雲芙蓉的餐廳也是名副其實的川菜,這些人, 有來自榮源的容鎂基學派,也有來自枕頭河建枕的枕,也有起源于福華園的富士學派,各派系都做了一個守望者的生活,比白箱、紅箱、嘴不信服拿,在鍋底下取勝,活潑,精彩。
八寶梨
<h1>名菜非常有特色</h1>
正是具有幾大特色的大師級把戲,才在芙蓉餐廳催生出大量經典菜肴。首推芙蓉系列菜品。芙蓉是成都的城花,不僅有着孟玉皇後和華玉夫人之間不一樣的浪漫,還有芙蓉少女與黑龍維的和平的動人傳說,川菜師傅對菜肴感同身受,創造了水芙蓉、芙蓉魚翅、芙蓉雞片, 芙芙一系列以芙蓉命名的美味佳肴,芙蓉鴨掌,芙蓉魚,芙蓉蝦,芙蓉肉片,芙蓉蘑菇,芙蓉山脊等,使成都的芙蓉文化躍入鍋中,光滑内,擊中心。此外,每日供應的冷肉、金鈎玉筍、鍋鱿魚、軟炸手指、豆沙鴨、宮保雞、樟腦鴨、糖醋空心雞圓、幹貝類心、火腿鳳尾魚、豆尖、八寶梨等川菜,以及小吃和意大利面也深受食客歡迎。
出水
特别是川菜大師陳海清創造的"出水",不僅保留了傳統的川菜烹饪技藝,更展現了時代的創新精神,堪稱芙蓉餐廳的經典菜品。據說這道菜是在清宮名菜"清湯虎丹"的基礎上,創新,以雞肉、攤薄片、刀人裝成花瓣,鑲嵌成芙蓉花形,并特意做成清湯的"水",變成一種美觀、優雅、細膩、順滑、清淡的回味,是川菜中的精妙之處。
另一種木槿雞片,雖然做法和菜上有什麼不同,但也有同樣的魔力。雞肉配鹽、湯溶解,再加入蛋清、水豆粉混合,繼續加入湯料攪拌成濃稠的糊狀物。煎鍋在高溫下傾斜,豬油燒成30%~30%,将雞膏倒入鍋中,迅速将鍋向後傾斜,使油淹沒雞膏,洗成雞片。從兩道湯中取出雞肉片,與火腿片、嫩片、豌豆尖和調味料混合,以打勾鍋。蔬菜色澤潔白,清新光滑。
松雲澤烹制的芙蓉雞片
在經營期間,芙蓉酒樓作為國内外的教育訓練交流基地,為成都餐飲業培養了一批後備力量,并組織力量到海外交流學習,展示技能,1995年被當時的内貿部認定為老漢字, 在各種原因關閉之後,芙蓉酒館并沒有滅絕,而是在成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芙蓉文化,曾經輝煌而傳統的川風情。
在中國用餐
"關注今日頭條《川文化》
看看四川菜的古老傳統,聽聽川菜的味道龍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