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看待大資料「殺熟」?

如何看待大資料「殺熟」?

科技帶給人類的福音,總會多出一些附産品!

大資料無疑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是硬币的另一面确是使用者資料濫用帶來的“失控”。

科技界的熱詞更新日新月異,在區塊鍊霸屏的今天,沒想到「大資料」又殺回來了。

随着微網誌使用者 @廖師傅廖師傅 的一條控訴微網誌,指出某旅行網站和某叫車平台會針對老使用者選擇性提價,一石激起千層浪,大家也都紛紛曬出各個網絡平台的産品和服務價格,發現對于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産品服務,兩台不同的手機上顯示不同的價格,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殺熟」?的那些套路:

1、根據地理位置定位,如果你附近商場少,那麼就給你看到的商品加價;

2、根據你的消費記錄,判斷你是花的起錢的那種,那就給你加價;

3、根據你以及你的朋友們使用搜尋引擎搜尋的詞彙、時間、頻率,判斷你是“随便看看”還是“心裡長草”甚至是“心急如焚”(比如家庭成員得急病之類),進而給你(以及你的整個社會關系圈)調整報價……

4、通過控制商品的可見性,引導你的消費選擇;

5、通過個人行為及其購買曆時的分析,來判斷他有多麼對價格敏感,給這些價格敏感人群一些優惠券;

那麼作為普通消費者:

1、你還知道哪些「殺熟」的套路?

2、大資料「殺熟」用到了哪些關鍵資料?

3、如何反制大資料「殺熟」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