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之孫回大陸祭祖,在墓前含淚說了5個字,道盡當中苦楚

1995年,蔣孝勇帶着衆多蔣家後人來到了浙江奉化,這是他祖父蔣介石的故鄉,雖然距祖父過世已經多年,但他依然相信這裡殘存着祖父的氣息,一路上他走走停停想要把每一處景色都印在腦子裡。走到一處墓前,他潸然淚下,說出一句“我們回來了。”

衆所周知,解放戰争後期,國民黨節節敗退,失去了對大陸的控制,被迫退往台灣,兩岸關系就此陷入冰點。

政治的隔閡無法阻攔人們對于家鄉的思念,雖然處于權力頂峰,但蔣介石對于自己的家鄉也是非常思念的,可惜他至死也沒能重回家鄉。

國民黨敗退台灣的初期,隻是把台灣當成了自己的一個暫時居所,他們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夠重新打回大陸,奪走政權。伴随着時光的流逝,他們漸漸意識到共産黨的力量十分強大,要想推翻幾乎是難于上天。

蔣介石之孫回大陸祭祖,在墓前含淚說了5個字,道盡當中苦楚

美國政府曾向蔣介石提出“兩個中國”的主張,被他斷然拒絕。在他看來,國共兩黨之間的沖突隻不過是是國家内部的家事,而分裂國家則會變成背叛祖宗的叛徒。

晚年時期的蔣介石非常思念家鄉,據說他常常登高向西北望去。臨終前,他曾向後代們交代,把他的棺材放在慈湖不要下葬,等到祖國統一之後再放回南京。

慈湖是蔣介石晚年時候經常去的一個小鄉村,這裡風景秀美,有山有水。不過他之是以選擇把自己暫時停放在這裡,并不是因為這裡優越的環境,而是因為這和他記憶當中的故鄉十分相似。

在蔣介石去世後,他的大兒子蔣經國接替了父親生前的職務。蔣家父子一脈相承,對于那些分化中國的言論,都極其反對,在他們看來,大陸和台灣本來就是一體。随着時間的流逝,兩岸的關系也逐漸融化。

1987年,台灣當局允許百姓們回大陸探親,這一政策打破了40多年來親人兩隔的局面。與此同時我黨聽說了蔣介石生前的遺願,于是便想幫助蔣經國完成父親最後的願望。

對此,著名外交家廖承志給蔣經國寫了一封信,信當中讨論了關于将蔣介石遺體迎回大陸安葬的問題。雙方約定在之後對這一問題進行仔細探讨。但不久蔣經國就因病逝世了,在臨走之前,他特地交代要追随父親,落葉歸根。

蔣介石之孫回大陸祭祖,在墓前含淚說了5個字,道盡當中苦楚

随着李登輝的上位,蔣家的勢力也日漸衰落。雖然其後人沒有像蔣介石那樣在政界呼風喚雨,但是,他們也在各行各業夜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如何幫助蔣家兩位先人回國安葬成為了蔣家後人共同的心願,最後完成這件事的是蔣介石的孫子蔣孝勇。

蔣孝勇是蔣經國最小的兒子,也是蔣介石最喜歡的孫子。他從小被帶在祖父身邊教養。在祖父的熏陶下,他從小對于政治就十分感興趣,年紀輕輕就考上了軍校。

在大家看來,他将是蔣家最好的接班人。不過在他上學的時卻發生了一場意外,因為訓練的時候不小心他把腳給摔傷了,傷勢十分嚴重,動了兩次手術。術後他沒有辦法繼續在學校參加訓練,是以被迫離開了。

此時台灣局勢内部并不太平,處處都是爾虞我詐,看透官場的蔣孝勇決定從商另謀出路。蔣家後人的身份,讓他在商界如魚得水,他自己勤懇好學,對于市場的把控也非常準确,在他的努力下,虧空很多年的中興電工開始盈利。他本想繼續在商場上大展身手,但家裡出事了。

在他棄政從商後,蔣經國開始着重培養蔣孝武,但随着江南事件的發生,蔣孝武被外放。這對于已經步入晚年的蔣經國來說是很大的打擊,自此以後他常常生病,心疼父親的蔣孝勇,選擇回家幫忙。

蔣介石之孫回大陸祭祖,在墓前含淚說了5個字,道盡當中苦楚

父親去世後,他帶着家人移民到了加拿大,雖然身在國外,但他也一直思念着家鄉。兩岸關系破冰後,他欣喜若狂,恨不得馬上回家,但就在他準備回國時,不幸降臨了,他被查出了癌症,對于一個癌症病人來說,需要馬上住院休養。但蔣孝勇害怕自己這麼一住就再也出不來了,于是他便拖着病體回到了家鄉。

他本以為老家因為沒什麼人在住,早已經破敗不堪,可剛到門口他卻發現整個老宅和曾經一模一樣,甚至還成為了當地的旅遊景點,他的心中十分感觸。買了門票之後,他才成功走進了院内。站在院子裡,他想起了父親和祖父,眼中頓時充滿了淚水。

臨走之前他來到了祖母的墓前,頓時無法自拔。涕泗橫流,大喊道“我們回來了”,這短短的5個字,穿越了40多年的風風雨雨,說出了所有被迫與家人分離的百姓們的苦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