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鍊屬于一種去中心分布式資料存儲系統,有其擅長的應用場景,也有其缺點。下面用梁山為例來闡釋下區塊鍊部分概念&應用。
區塊鍊屬于一種去中心分布式資料存儲系統,有其擅長的應用場景,也有其缺點。
下面用梁山為例來闡釋下區塊鍊部分概念&應用。
李逵,劉唐,石秀,楊志,白勝,樂和,燕青幾個人賭球。
但是李逵這厮賭品不好,石秀容易上頭,楊志容易犯二,劉唐既容易上頭還容易犯二,白勝容易被欺負,樂和 / 小乙哥容易耍手段出老千。
中心化機構就是:公明哥哥組織大家一起賭球,讓鐵面孔目裴宣負責評判,神算子蔣敬負責記賬。隻有蔣敬這裡有一個賬本。這就是中心化。
如果每個兄弟都相信"公明哥哥/裴宣/蔣敬"這套機制,這就是"中心化機構擁有足夠的信用,能夠讓相關參與主體信任的領域",這種信任關系依賴于公明哥哥的名聲,裴宣的公斷,蔣敬的計算。兄弟們相信公明哥哥他們不會造假,不會欺騙或者弄丢你的錢,*是以這種情況下區塊鍊技術基本上沒啥發展空間*。
如果大家雖然相信公明哥哥,但是對裴宣蔣敬不感冒,是以大家私下弄一套機制。這個就屬于"互相信任代價極其高昂甚至難以取得"的場景,一來容易互相賴賬,二來鬧急了會出現 “我認得哥哥但是我手中刀認不得哥哥”的情況。這種情況比較适合區塊鍊應用。
每一個參與的人都有一個賬本,每次下注都在所有人手裡的賬本上标注。這樣每個賬本都有所有的下注資訊記錄,這就是“區塊鍊”的“鍊”,具有不可删除性,可追溯性(因為隻要留下一個賬本就能恢複所有記錄)。這就是一個“去中心分布式資料存儲系統”。
人類多數技術進步都是提高效率,但是區塊鍊技術是通過降低效率的方式為相關主體之間的行為加持信任。因為每一份交易和轉賬記錄,都需要複制到所有的節點讓所有人看到;這比神算子蔣敬一個人計賬,可是要費事多了。區塊鍊技術就是用降低效率來換取信任的技術。
之前是蔣敬一個人記賬,新方式将會每次選一個人來在所有賬本上記賬。如何選出這個人的辦法叫做“共識機制”。一般的共識機制就是“挖礦”, 即“工作量證明”。 梁山這裡用“砸石頭”來作為選舉方式,選出當天砸石頭最多的兄弟來記賬。 為什麼這麼做? 假設石秀為了能記賬每天都堅持砸石頭并且砸得最多,說明石秀此人認真有毅力有責任感。是可以依賴的好同志。比那個每天都吃酒睡懶覺的鐵牛靠譜多了。是以大家都支援讓石秀記賬。
網上說這個是區塊鍊的民間應用。我覺得這個圖檔很有趣,雖然不是區塊鍊,但确實能夠反映幾個IT概念:
中心化:假定原來是門衛統一管理鑰匙,隻有門衛的鑰匙才能開這個們,這是中心化,門衛就是中心。
去中心化:現在每個參與鎖鍊的車主都能用自己的鑰匙打開屬于自己的鎖來開門,這是去中心化。
分布式計算:如果說把"開門/停車" 看作是一個計算。那麼原來是隻有門衛參與計算。現在是每個車主都能完成計算,這也能算是某種程度的分布式計算。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8776899558939167&wfr=spider&for=pc
https://www.55188.com/thread-90619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