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隐的這句佳言流芳千古。我們的老師又何曾不像詩句中的“春蠶”和“蠟炬”呢?他們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世界上最偉大的事業——教書育人。他們不僅傳授我們知識,更教導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由衷的感謝他們。
國中三年,教過我國文學科的有兩位老師,一位是教我七、八年級時的國文老師徐老師,另一位就是現在的國文老師段老師。
徐老師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很嚴厲,但其實他是很愛我們的。在他的國文課上,我們仿佛都信守“沉默是金”這個原則,這很讓他惱火。他經常勸我們要積極發言,但我們就是無動于衷,于是他隻好幹脆放棄,自己把答案念出來。盡管如此,但在他的課堂上我們也曾開心過。
記得當時學《核舟記》這一課時,老師讓我們上台扮演各個人物的姿态。本來心裡想誰演“佛印”誰就慘了,一定要好好笑話他。可是不幸的是,老師偏偏選中我來演“佛印”這個角色,這可真是一個晴空霹靂呀!
我緩慢地走上講台,當老師念到“坦胸露乳”這句時,全班同學都笑了起來,當時我整個人都懵了,不過我急中生智,把外套的拉鍊拉開,老師說:“好,就這樣吧!來下一句。”當時幸得我的急中生智和老師的救場,不然真不知道該怎麼下台呢。
徐老師愛我們,我們也感激他,當然,我們也愛我們現在的國文老師——段老師。
段老師是一名女老師,從教已經二十餘年了。她的國文課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聲情并茂。她上課時講到激動之處,她的手就會大幅度地擺動起來。還記得上一次老師給我們講《水浒傳》的時候,講到李逵的兩把闆斧這個内容,老師便做出了手拿兩把闆斧揮舞的動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不過這也讓我們記住了李逵這個人物的特征。
雖然兩名國文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同,國文課上的氛圍也各異,但同樣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好好的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