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杜聿明身患腎衰竭,不論醫生還是他自己都明白活不久了。此時的他有分離多年的妻女相伴在側,但卻還有兩件遺憾的事,一則盼台灣之同學、親友、同胞以民族大業為重。第二件事,則是一個萦繞在他心頭多年的疑問,郭汝瑰究竟是不是卧底?眼看自己的人生即将走到盡頭,能全一樁遺憾全一樁吧,是以他對前來探望的郭汝瑰問出了這個問題。

郭汝瑰望着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杜聿明,百感交集,終于道出了事實。他确實如杜聿明一直懷疑的那樣,真實身份是與狼共舞的卧底将軍,也是插入其内部最大的紅色間諜。1907年,郭汝瑰生于四川省銅梁縣一個家道中落的書香之家,曾祖郭和熙曾是盛名一時的蜀中才子。父親郭朗溪秀才功名在握,本有希望中舉,不料科舉制度被廢除了。
或許是好夢成空壯志未酬,時常抨擊北洋軍閥,郭汝瑰耳濡目染對時事也比較關心。而他最先接觸到的,最贊同的,從來非蔣系。早在1919年進入成都高等師範附小和成都聯合中學讀書時,郭汝瑰便受教師胡子霖的影響,對社會主義産生朦胧的好感。不過還沒等他加入組織,他那升任川軍師長的堂兄郭汝棟,便建議剛滿十八歲的他去報考黃埔軍校。
于是,郭汝瑰成了黃埔五期生,畢業後正好趕上第一次合作。他有機會接觸到蕭楚女、恽代英等人的講座,又能讀到一些進步著作。意識到什麼才是未來中國真正的希望,由此堅定自己的信仰,得知好友袁鏡銘的身份後。遂要求他介紹自己加入組織,起初因為郭汝瑰是郭汝棟的兄弟,還考察了很長一段時間。
1928年,郭汝瑰正式加入,實作了他追求的願望。不過由于是郭汝棟的堂兄弟,在要求清洗的時候,郭汝棟并未殺他。隻是将他送去日本留學,他并未讀完,因為九一八事變爆發了。任何一個有愛國心的人,都無法忍受,自發的申請退學回國。在郭汝棟的庇護下,他順利進入陸軍大學,巧的是老蔣正好在這個時候取代楊傑為校長。
也就是說繼黃埔軍校後,郭汝瑰又一次成為“天子門生”,這無疑在後來給了他極大的友善。1936年,郭汝瑰投入陳誠所屬的第14師任職,在第二年的淞滬會戰中表現出色。再加上提出的重新部署武漢戰役計劃,一步一步得到了陳誠的賞識,成為他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紅得發紫,正有利于他刺探重要情報,郭汝瑰在1945年便與董必武聯系上了。
他通過來往于甯滬之間的任廉儒,送出許多核心情報,為勝利做出一份特殊的貢獻。在這一階段,無論是何應欽顧祝同還是陳誠老蔣,都對他沒有一絲懷疑。但杜聿明是少數看穿了他身份的人,根據他的說法發現郭汝瑰是卧底,并非鐵證而是直覺。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信仰的人與人之間的作風是不一樣的,郭汝瑰也是如此。
如此受器重,家裡卻節儉到沙發都打了更新檔,從沒有一位國軍高官能清廉如此。于是杜聿明以後更加留了個心眼觀察,越看越覺得,郭汝瑰跟他們不是一類人。然而身邊人都不信他說的,顧祝同批評了他一頓,讓他不要疑神疑鬼。當然,主要還是郭汝瑰的保密工作确實做得好,杜聿明拿不出任何證據。
出于安全方面等考慮,郭汝瑰解放後也并未公布自己的身份,對外隻是起義軍人。一直到1970年才被準許重新加入,再到晚年出版《郭汝瑰回憶錄》後,大家才明白真相。也難怪說杜聿明總也想不明白,帶着這種懷疑,到了臨去世前夕才問出來。他們這批在秘密戰線的卧底将軍是令人敬佩的,不僅與敵窟刀影劍鋒随時相伴,還要承受親人的誤會、同志的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