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退,為了更好地進

浩浩青史,濃縮了幾多曆史的唏噓;渺渺哲史,又闡述着幾多曆史的深思,輕翻泛黃的書頁,細讀一個個偉人的名字,方才領悟:退,是為了更好地進!

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嵇康過着隐士生活。一代名将鐘會慕名拜谒,卻被拒之門外,在臨走時,鐘會沒有忘記恨恨地瞪他兩眼。于是,嵇康上了刑台,理由是謀亂。行刑前,他擡起頭,他知道,以他的名望,隻要他肯說一句懇求的話,一切皆大歡喜。然而,他甯願自己的性命退一步,說了句:“把琴拿來。”……他用生命的退留給了曆史一個隽永的背景,那《廣陵散》的餘音繞耳:生命的退,讓尊嚴有了躍進!

“緻君舜堯上,再使風俗淳”懷着遠大抱負,杜甫開始了仕宦生涯,然曆史弄人,政治黑暗,藩鎮割據,秉筆直立的後果就是一貶再貶!時勢讓杜甫明白了:天下是權貴者的天下,百姓的疾苦算什麼。于是,杜甫毅然退入到百姓中,為百姓歌,為百姓詩,為百姓泣。胡馬、難民、傷兵、羌笛,壓彎了他命運的枝桠。《三吏》、《三别》的詠歎,幫助他完成了“詩聖”的躍進!

浪淘沙,東坡谪居蠻荒之地,把盞臨風,牽黃擎蒼歎英雄。對他充滿希望的家人,和他共曆劫難的友人,受他關愛的世人,無不期望他能才顯四方,安世濟民。但是,命運不濟,仕途的黑暗之門永遠容不下這樣一個生性曠達的蘇轼,于是,他從功名利祿中退下來,換上“竹杖芒鞋”,高唱“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功名的退讓,正是”人生到處之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的躍進!

風雨如晦的年代,“救國”二字點燃了多少年輕人的人生燈塔,“圖存”二字激勵了多少年輕人的拼搏奮進。一個少年——魯迅,沸騰的熱血裡奔湧着激情。他隻身赴日,隻為學醫以挽救國人的生命。然而,當他的精神受辱時,他猛然驚醒:一個人可以沒有強健的體魄,可以失去他寶貴的生命,但是,卻不可沒有高貴的精神!于是,他從醫學上退了下來,決心向文學奮進以拯救國人的靈魂!當“魯迅”這名字響徹中國,那個信念才得以成真,那種精神才得以升華。魯迅在醫學上的退,在文學上的進,讓國人呐喊着靈魂的聲音躍進!

《周易·大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作為一個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煩惱無盡,殊不知,人生在世,起落尋常,為民族大義,當退則退,當進則進,進退有據,高下在心,如此就能帶着一份自信和堅定,從容不迫地穩步前行。

站在曆史的長河中,掩卷長思,蕩氣回腸,不覺驚歎:原來,退,是為了更好地進啊!

上一篇: 我家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