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過得是一種心境,一種文化,一杯濃濃的鄉情。今年的春節對我來說可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今年我在農村過大年。
盼望着,盼望着,日子一天天往前走,終于把春節盼來了。年夜飯從中午就得開始着手準備。我、爺爺和小表弟開始包餃子,奶奶則開始調配料、切菜……以便于晚上做飯能快一些。包餃子,說複雜不複雜,說簡單它又是一個“技術活”——不可以讓餃子“露餡”。餃子皮薄薄的,要不破太困難了。在包壞了十幾個餃子之後,我終于走上了“正軌”,不僅“破壞率”變小了,連速度也加快了。豬肉、三鮮……不同餡料、不同形狀。一家人圍坐在熱氣騰騰的飯桌旁,就是透着那麼一股喜慶熱鬧勁兒。下鍋後香味立刻彌漫了整個房間,性急的等不到全熟就将筷子伸進了鍋裡迫不及待地嘗鮮了。看着手中的碗,我都舍不得很快地吃掉,都想把那味道留的更久些。
家家戶戶都忙着貼年畫,貼對聯,把喜悅的心情和祝福挂在牆上,把對幸福的期盼貼在門上。把喜慶撒滿整個院子,這個時刻你如果有幸來到農家小院,濃濃的年味會讓你邁不開離去的腳步。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不停。吃過年夜飯,爺爺奶奶便帶着我們去了祠堂門口。隻見十幾個人在擺弄什麼——是一條盤卧的“龍”,它好像“睡”着了。不一會兒,那十幾位叔叔伯伯“喚醒”了那條“龍”。“龍”亮了起來,随着敲鑼打鼓聲舞動着,威嚴之勢從它那生動、靈活的身軀中流露出來。煙花在天空中綻放,成為“舞龍”的點綴。這一條“大龍”在天空中飛舞,開始遊街。“哦!是舞龍!”一個孩子興奮得叫着。在縣城,可不容易見着如此壯觀的“舞龍”。
除夕之夜是最溫馨,最歡樂的時刻,人們不想讓這美好的時光在他們的酣睡中溜走,是以守歲成了他們代代相傳的規矩,守望着一家人的幸福和安康。全家人就圍在一起,打着飽嗝,談談天說說地,訴說着一年的喜怒哀樂。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大年初一,是大拜年的日子,天還不亮,人們一個個把自己裝扮的花枝招展,到處拜年了,晚輩給長輩拜年,年小的給年大的拜年,拜年隊伍你來我往,穿流不息,一直持續的初一的晚上。整個山村被籠罩在喜慶的雲霧裡,山村醉了,村裡的人們醉了。
年味突然撞進腦殼子,象一團漿糊,濃的化不開了。今年春節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