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句千古名句說的是洛陽牡丹。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在曆史上有很多傳說。在唐朝以前大多都與富貴或戰亂有關。
宋以後洛陽的曆史地位便逐漸衰落了,但畢竟曾經輝煌過,發生過的故事還是很多的。
我說的故事發生在北宋仁宗年間。話說北宋當時分為東、西、南、北四京,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北)。
宋仁宗天聖二年,仁宗皇帝登基稱帝的第二年,當時仁宗皇帝隻有十四歲,年紀尚幼,朝政都由太後劉娥掌控。當時宋遼已多年沒有戰事,宋朝百姓難得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國計民生 都進入了迅猛發展時期。
孟夏時節一日,在洛陽城外官道上跑着一輛馬車,車裡坐的是一位年輕的官人和他的娘子。馬車前是一個趕車的中年仆人。在車尾處坐着一個三十六七歲的仆婦。
這官人名叫姚經,現為大名府知府兩位公子的啟蒙先生。二十四五歲的年紀,長得是身材高大、俊眉修眼、顧盼神飛,頭戴綸巾,穿着一件青色窄袖長袍。這長袍不過是普通面料,但在襟口的包邊紋飾卻是精美奪目,看得出做這件長袍之人手藝非凡且用心。這位官人一眼望去真可謂是一表人才、見之忘俗。别看這姚官人年紀輕輕,卻是家學淵源。父親是從五品朝奉大夫姚克,在河南府洛陽城那是大大的名士。如今在家閑居,專心做學問。
官人的娘子姓徐,二十出頭的年紀,長得溫婉可人,橢圓的臉蛋,一雙柳眉下兩隻彎彎的眼睛似乎會說話,臉上也時時帶着笑意。着一淡藕粉色衣裙,臉蛋在衣裳的映襯下顯得愈發的嬌嫩。
徐娘子出身于鞏義一帶的書香世家。姚徐兩家三代交好算是世交。
二人成婚後四五年,一直在大名府生活,去年底發現有了身孕,便向知府請假回家省親,奈何知府老爺恐怕他回家久了,耽誤兒子的學業,一直不肯放他。直到二個月前,才又尋得一位才學人品俱佳的名士來家中,繼續教兩位公子學習,才放他夫婦回家修養。
徐娘子因離家太久,便要先回娘家小住幾日,回到娘家一盤桓便又多住幾日。現在着急往洛陽趕路,一是因姚家老爺六十大壽将近,二是分娩日期将至,不能在娘家生産,隻得起身趕往洛陽。
主仆四人正着急趕路,天上忽然來了一陣烏雲,跟着刮起了冷風,眼看着将有一場大雨。姚經在車内聽到司福叫了一聲:“官人,天要下雨了,得找一地避雨才好!”姚經聽了就探頭看向車外,天上已是烏雲密布,風也越刮越急,真是要大雨将至的樣子。
姚經不免着急起來,這去哪裡避雨才好?千萬不能淋了娘子才是呀!
隻能喚司福繼續趕路,但馬車又不能趕得太快,以免過于颠簸,引起徐娘子身體不适。
正焦急之時,姚經忽然想起前方不遠處有一處庵堂,叫做妙峰庵,便喚司福向此處趕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