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雖然是世界大國,但是我國節能減排的任務卻也不可輕視。
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的能源尚可自給自足,因為我國有自己的煤,自己的油田,豐富的水能資源以及生物資源。目前比較普遍的看法是:油價上漲并不會中國經濟的總體平穩增長。然而,若無遠慮,必有後患。目前我國的機關GDP消耗高出世界平均水準的70%,機關建築面積采暖消耗比發達國家高出2至3倍,石油對外接存度接近50%,石油進口量僅次于美國。根據國研中心的研究報告,到2010年,中國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為4。5億噸,上限為6。1億噸,而預計屆時國内的産量隻有1。8億到2億噸,這就意味着中國石油對海外的資源依存度至少将達到55%以上,與目前美國58%的對外依存度大體相當。顯然中國的資源和礦産資源對外依存度很高,已經嚴重限制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可是,在基本國情教育方面,我們做的遠遠不夠。
除嚴峻的“節能”形勢之外,“減排”重任的完成也不容樂觀。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現有的發展模式已無法回應二氧化碳的減排壓力。是以,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和企業品牌,我們就必須确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産業結構,嚴格控制企業的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加快先進适用技術推廣應用,淘汰落後的生産能力。
無法做到節能減排,就不可能實作科學發展。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不能盲目地跟随西方工業化國家利用化石能源發展工業,不能盲目的加速的增加私家汽車……
公民既是消費者,又是生産者,也是環境的管理者。讓我們每一個公民行動起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