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世上決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毛教員

公元1402年,是朱棣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他成功從侄子手裡搶到了大明的皇位。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這一年,對于一個大家不很熟悉的官員陳瑛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他從一個因受賄被貶廣西的犯官,直接入職中樞,成了三品大員,提拔他的人正是剛上台的朱棣。

那麼這個“貪官”怎麼會被朱棣委以重任呢?

據《明史》記載,陳瑛是安徽滁州人,和朱棣算是半個老鄉,早年間憑借貢生的身份,得以進入官場,不過對他這種沒有經過科舉而入仕的人來說,如果在正常年月,他未來的仕途天花闆将會很低。

不過好在他入仕的時候是在明初,當時朱重八剛建立大明,百廢待興,是以他也算趕上了風口,當上了山東省的重要主官之一(按察使),後來朱元璋去世之後,他在建文帝的安排之下去了北平,官職沒怎麼變,責任卻大了很多,因為當時的北平是燕王朱棣的地盤。

朱棣對皇位有想法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對朱棣什麼時間産生造反念頭的,可以去看下《對朱棣影響較大的地方有3個,其中1個地方,可能是他想造反的源頭》),是以朱棣對在他地頭的官員,能拉的盡量拉,不能拉的能趕走就趕走。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陳瑛屬于前者,他也正是因為收了朱棣的金錢被人舉報,才被建文帝給貶去了廣西。從朱棣一上台就能想起他來看,他在北平除了接受朱棣饋贈之外,應該也向朱棣展示了他的能力。

衆所周知,朱棣的皇位來得非常不正,而且被他趕下台的建文帝一直都沒找到,是以雖然朱棣當上了皇帝,但是他的心裡卻一直都不怎麼踏實,是以他對建文帝的“擁趸”,以及曾經反對過他的大臣,還有那些手握軍權的将領,一直都有很多的“想法”。

而陳瑛在被朱棣召回來之後,第一個被授予的職務,就是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雖然他的職位前面有個副字,但是據《明史》記載,他當時雖然是“副職”但行的卻是“正職”的事(署院事)。

那麼這個職位是幹什麼用的呢?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據《明史》記載,都察院的禦史可以彈劾:

大臣奸邪的、小人構黨的、或者有作威福亂政的,

百官中猥茸貪冒壞官紀的;

學術不正的、上書陳言變亂成憲等希進用的;

說的好聽點,這個角色是督查風紀的,說的庸俗一點,他就是個給皇帝打小報告的。一般情況下,正直的官員适用于前者,有逢迎之心者适合後者。

那麼陳瑛在這個崗位上幹得怎麼樣呢?

據記載,陳瑛一入職,就向朱棣說,您太仁慈了,很多官員還可以處理得更狠一點,朱棣的回答是,我目前所做的決定,已經很嚴厲了,怎麼可以更嚴厲呢,不能按你的工作思路來。

如果大家隻單獨地看這一段,好像陳瑛是個“事精”,而朱棣是個非常寬仁的人,但是,史書寫一個人的真實樣子時,往往會根據當事人的影響力,而做一些微調,是以我們在看史書的時候,一定不能“斷章取義”,而要結合上下文,以及相關的事件來進行“校正”。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如果陳瑛隻是個“事精”,那麼朱棣以批評他,他就應該及時收手,畢竟“事精”之是以喜歡折騰事,其核心就是向老闆表忠心,刷存在感。但是陳瑛在朱棣批評了他之後,他收手了嗎?

并沒有!當時他不斷有目地地“搞事”,并牽扯進去了很多的官員,以至于忠臣都絕了後(諸忠臣無遺種),因為他的手段過于狠辣,以至于他的同僚都感到感情上接受不了(禦史皆掩泣),雖然陳瑛也感覺自己做的有點過(瑛亦色慘),但是他依然強撐着說這些事不得不做(不以叛逆處此輩,則吾等為無名)。

那麼陳瑛如此的折騰,先上來嚴厲批評陳瑛的朱棣,又沒有出面制止,然後“撥亂反正”呢?《明史》中沒明說,而是記述了兩件事,一是陳瑛彈劾株連的人,最後都被“按罪處罰了”,您不妨猜猜,這個最後的決定是誰下的。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第二件事,是陳瑛在一番“折騰”之後,不光沒被朱棣這個“寬仁”的皇帝撤職查處,反而在陳瑛入職的當年,就提拔成了正職。您不妨再猜猜,是朱棣不知道陳瑛的所作所為,還是别的什麼原因呢?

寫曆史的人,可能是怕大家猜不錯來答案,于是在史書中,有記載了這麼一句話:在陳瑛升官之後,他在攻讦大臣這件事上,是越來越歡了(益以讦發為能)。這句話我們可以和一個問題一起來了解。

朱棣稱帝當年,就着急忙慌地把陳瑛從廣西召回來當左副都禦史,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讓陳瑛當正職呢?

可能答案是,朱棣知道做這個位置的人,将要幹的事,是責任大名聲差的髒活,陳瑛你願不願意幹,幹不幹的好,我要先考察一下,如果你缺乏工作的主動性,或者不具備很好的抗壓能力,那麼我還是要換人的。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我們再結合上下文,就能清晰地理出,陳瑛其實就是朱棣手裡的一把刀,他所做的事,其實都是朱棣“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他明白朱棣的想法,并敢于去做,是以朱棣才會提拔他,也就是說,是因為朱棣有了想法,是以才有了陳瑛,而如果陳瑛當年“不上道”,那麼還會有趙瑛、錢瑛、孫瑛......

大家即使不喜歡曆史,可能也聽過曹操殺廚師的故事,軍中缺糧的時候,曹操授意廚師削減兵将的口糧,等到兵将忍無可忍的時候,他又把廚子給殺了......我國古代史上這樣的事還有很多,比如武則天朝的李義府、再往前的商鞅等等。

明朝時,朱棣剛一篡位稱帝,為何就要召回一個因受賄被貶的官員

上位者認為他們有用的時候,就把他們給杆旗給豎起來,并頂在前頭,等到不用的時候,就把他們殺了洩憤祭旗,陳瑛也沒例外,朱棣完成了對朝廷的改造之後,就把陳瑛這個“奸臣”給辦了......還是毛教員總結的好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