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說起長坂坡,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白馬銀槍趙子龍,百萬軍中七進七出,單騎救幼主。

文藝不是現實,真實的曆史比三國演義更傳奇,趙雲救阿鬥隻是這場曆史大戲中很小一部分。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一、曹丞相躊躇滿志

長坂坡古戰場遺址位于今湖北省荊門市西南郊,在東漢時屬于荊州南郡當陽縣。漢獻帝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九月,代表着東漢朝廷的曹操集團征伐荊州地區(主要包括今河南省南部、湖北省湖南省大部),與劉備集團在長坂坡進行了一場重要戰役。

對于荊州,曹操很早就有想法。早在建安二年(197年)三年,曹操連續攻打盤踞荊州南陽郡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的軍閥張繡,張繡依附時任荊州牧的劉表,曹軍與劉張聯軍在穰縣周邊(今河南省鄧州市)大戰,互有勝負。建安四年末,張繡主動歸降,曹操不戰得宛縣,解除西南面威脅,随即全身心投入與北方最強勢力袁紹的決戰。

建安五年冬,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軍主力,從此取得對河北地區的軍事優勢。建安八年秋,曹操還沒有解決河北問題,就進軍與南陽郡交界的汝南郡西平(今河南省漯河市西平縣西部),企圖先打劉表;随後河北形勢劇變,曹操為專心解決袁紹勢力,暫時取消了南征。

建安十二年冬,遼東太守公孫康殺死兵敗來投的袁熙袁尚兄弟,袁紹殘餘勢力徹底覆滅;至此曹操掃平北方群雄,一統大河南北。建安十三年一開春,曹操就在冀州治所邺城(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開鑿玄武池,操練水軍,南征又一次提上日程。

當年六月,東漢朝廷廢置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前委屈自己,以“司空,行車騎将軍”掌握大權的曹操出任丞相,終于成為實至名歸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七月,曹丞相率軍南征,進攻自董卓以來長期割據半獨立的荊州地區。

九月,曹操到達南陽郡新野(今河南省新野縣),在這裡他得到一個天大的好消息——荊州投降了。

二、劉荊州後繼無人

荊州政治集團不戰而降的原因就是,他們的靈魂人物劉表死了。

後人多以為劉表“外寬内忌,好謀無決”,不過“坐談客”而已;其實作為在漢末亂世留下名号的群雄之一,劉景升絕非等閑之輩。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劉表被董卓控制的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當時“四世三公”的袁術占據荊州首郡、占全州近一半戶口的南陽,袁術盟友、著名悍将長沙太守孫堅也控制荊州一部,大量“宗賊”(半獨立的豪族武裝)則擁兵作亂于江南諸郡;内憂外患,形勢危急。

面對這樣一個爛攤子,本無一兵一卒的劉表不等不靠不叫苦,“單馬入宜城(南郡屬縣)”,通過利益交換取得荊襄大族蔡、蒯諸姓支援(娶蔡氏首領蔡瑁之妹為繼室),借助他們的力量收複襄陽,在荊州初步站住腳。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初平三年,袁術指使孫堅攻擊劉表,孫堅初戰告捷,卻大意無備遭伏擊陣亡,其軍撤退。次年袁術兵敗兖州陳留郡封丘(今河南省新鄉市境内),逃離南陽,劉表在形式上統一了荊州。但南陽郡連年戰亂人口損失極大,劉表繼續留駐易守難攻的襄陽,而以宛城為前哨警戒陣地——荊州治所本來是宛縣,劉表為避袁術鋒芒遷治襄陽,這更能保證自身安全,也有利于加強對荊南諸郡的控制。

此後劉表使出各種權謀手段,鎮壓招撫了各路宗賊,合并收編他們的部曲,組建自己的強大武裝力量。

作者按:劉表麾下至少有兩名宗族武将,其一為族侄劉磐,此君曾與黃忠共守長沙郡攸縣(今湖南省株洲市境内);另一族侄劉虎也曾率五千長矛兵往夏口(在今湖北省武漢市境内),抵抗江東孫策軍(參看《三國志·吳書一·孫策傳》注引江表傳)。

劉表雖然是當時黨人名士,但在荊州并無根基,赤手空拳打下一片基業,這份能力已經算是一時之選了;是同時代的曹劉孫太逆天,不是劉景升無能。

當然,劉表有自己的問題,卻不是凡俗之輩以為的“不顧綱常廢長立幼”。立長立幼确實涉及道德,但對現實政治并沒有特别大的影響,隻要盡早确定樹立核心,其他争端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是劉表猶豫了,他在劉琦劉琮之間遲疑不決,以緻“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将,各有彼此”,劉表活着的時候尚能壓制,待其身後必然分裂,非但不能一緻對外,還會互相扯後腿。

劉表繼承人劉琮不是傻瓜,孫權懂得“将軍迎操,欲安所歸”的道理,他自然也懂,無奈内争重于外患,如果劉琮決心抗曹,難保劉琦不會乘機捅刀子——二劉真正鐵杆其實不多,大部分家族還是無可無不可坐觀成敗的,真到劉琦得勢,哪怕是劉琮妻族蔡氏都會“識時務者為俊傑”抛棄他的。

是以,“甯贈友邦不與家奴”,劉琮的選擇就很好了解了。

曹操正是看破劉琮心思,斷然抛棄辎重,以輕兵急進襄陽受降,一舉奠定大局。

和平奪取襄陽隻是南征大業第一步,接下來曹軍還要謹慎推進,征服荊州全境。不過在這之前,曹操還要先做一件事。

追擊他一生夙敵劉備。

三、劉玄德攜民渡江

建安六年秋,豫州牧劉備放棄豫州汝南郡逃往荊州依附劉表。

這是一代枭雄劉玄德投靠的第五任主子——前四任分别為公孫瓒、陶謙、曹操、袁紹。

對于劉備的到來,劉表還是很歡迎的,他親自到郊外以隆重禮節迎接。其後,劉表給劉備補充了軍隊,然後将新野交給劉備駐紮管理。

為什麼劉表如此厚待劉備呢?因為他需要一員大将幫助他抵禦北方壓力,就像之前他接受張繡屯駐宛城一樣。劉備在當時是以能戰著名的,除了曹操親征,沒什麼人搞得定他,是以盡管他朝秦暮楚忠誠度不高,各路諸侯還是願意接納他,要的就是這個雙花紅棍金牌打手。

當然,劉表對劉備的前科是清楚的,是以“疑其心,陰禦之”;劉備也不是白蓮花,他一方面聯絡接納荊州“豪傑”,另一方面也插手劉表家事跟劉琦勾勾搭搭。兩人互不信任将就着維持表面和諧,發展下去就搞成了“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劉)備不為用”的局面。結果當建安十二年,曹操遠征烏丸(也稱烏桓,北方半遊牧部族),許都(河南省許昌市)空虛,荊州集團唯一破局機會出現時,劉表也沒能把握,最終坐以待斃,劉備也隻能徒呼奈何。

建安十三年九月,劉備接到探報,曹丞相已經到達宛城——各路曹軍分别彙聚南陽,曹操自己從邺城出發,于八月間順路去了一趟許都,抽空砍了那個總唧唧歪歪說怪話的孔融,是以才在路上走了兩個月。

劉備知道大事不妙,他明白自己的斤兩,對付其他曹将還成,碰上曹操主力,以他手上那幾條槍絕對沒有僥幸,當機立斷三十六計走為上!

于是就有了長坂坡大戰的前奏——“劉玄德攜民渡江”。

不過要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劉備在荊州這些年,還是攢下一些家當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數萬屯田衆。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劉備是給劉表當肉盾的,當時曹軍夏侯惇、于禁部駐屯南陽郡博望(今河南省方城縣),觊觎荊襄;這兩人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将,手下一萬多人總是有的——官渡戰後袁紹主力盡喪,曹操沒有必要再将全部力量壓在北線。

劉備在新野跟曹軍長期對峙,打得有來有往,甚至還頗占上風——火燒博望坡是劉備自己指揮的,演義中卻歸功諸葛亮。

要做到這些,隻有三五千人馬是搞不掂的;但是如果劉備擁兵一兩萬,那就該劉表睡不着覺了——新野離襄陽不遠,兩地間還有還有漢水支流白河溝通水路,如果劉備想要反噬,一兩日間就可兵臨城下。互相妥協之後,結果是劉表拿出定額軍需,隻保障劉備數千常備軍,但允許他在新野周邊招攬流民屯田,緊急情況下可以組織屯民從軍。這樣一來劉備守土有餘攻伐不足,大家才可安心。

作者按:三國群雄都是老打仗的了,懂得兵精糧足的重要性,隻是很多地方因為軍閥來回拉鋸沒法組織生産,有條件的話大家都會進行屯田(袁術可能除外)。曹操是因為屯田規模較大,成果也比較顯著而知名。劉備跟曹操混過,多少也了解任峻棗袛屯田情況,搞拿來主義有樣學樣還是做得到的。

《三國志》說劉備帶着一票難民渡過漢水,本打算與劉琮合兵抗曹,但劉琮拒絕接納,劉備隻得轉往南郡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再作打算。當時襄陽有很多人投奔劉備——可能是劉琦的支援者及其家族,以緻劉備隊伍進一步壯大,“比到當陽,衆十餘萬,辎重數千兩,日行十餘裡”。

有人以為這樣行軍非常不妥,于是勸劉備 “宜速行保江陵”,而劉備則說了一通大道理:“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其實不是這麼回事,劉備不是爛好人,危急時刻他連老婆孩子都能丢,哪會真在乎什麼仁義道德。關鍵是随行群眾大多是新野屯田戶,這些人是劉備苦心孤詣打造的基本盤,經過千方百計動員才跟來的,今後還将作為他奪取江陵後的統治基礎,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放棄。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為了取信于人,劉備以身作則跟大隊一起走,甚至不能先送走毫無戰鬥力的眷屬;因為大家不是傻瓜,老大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不帶家人不就是為了大難來時更容易抛棄大夥腳底抹油嗎?

“欲戴王冠必先承其重”,好名聲很重要,維持名聲更艱難!

作者按:很多人覺得“日行十餘裡”是龜速,軍情緊急還這麼慢悠悠是在作死。其實不然,當時部隊行軍正常就是一日三十裡(一舍)——19世紀歐洲陸軍一般也是這個速度,未經訓練缺少組織的難民能走正規軍一半速度,已經表現非常出色了,要不是有大量稍有組織的屯田衆可以當骨幹,途中受驚炸營乃至潰散幾乎不可避免。劉備性子還是有點粗疏的,估計幹不來這種繁雜瑣碎的細活,很可能是諸葛亮的手筆。

即便如此,這個速度終究還是不夠的,很多人将在當陽走到生命終點。

四、虎豹騎,速度與激情

曹操兵不血刃進入襄陽,席不暇暖,就聽說劉備率衆南逃,而且他們逃亡目的地可能是劉表囤積大量軍資的江陵。

這還了得!曹操很清楚自己這個老對手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的小強,讓他在江陵站穩腳跟,還不知道要給自己添多少麻煩。

事不宜遲,曹操點起麾下最精銳的兵團虎豹騎,即刻出發追擊——《三國志》隻說“曹公将精騎五千急追之”,沒有明确這五千人馬是否虎豹騎,不過《魏書九·諸夏侯曹傳》提到虎豹騎督曹純“追劉備于長坂”,可見虎豹騎與役無疑。

虎豹騎果然不愧三國著名強軍,竟然做到強行軍“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在長坂坡趕上并一舉擊潰劉備大隊,繳獲幾乎全部辎重,打出古典“閃電戰”!

于是很多人推崇其為三國第一強軍。

遺憾的告訴大家,這不是真的。

“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是不可能的,哪怕是現代機械化部隊,一氣跑一百五六十公裡,照樣得趴窩一堆,機器尚且如此,何況血肉之軀?馬是比我們想象中脆弱得多的動物,長時間奔跑要消耗大量能量并在其體内迅速積累熱量,這對馬匹身體是極大摧殘,非大量進食并長時間休息不能恢複,拼命蠻幹也許能跑三百裡,但那是要跑死馬的節奏!三國時期馬政荒廢,内地諸軍普遍缺馬,曹操于官渡對壘袁紹時隻有數百騎,鐘繇送來二千匹馬(未必都是騎兵戰馬),都要在其本傳中大書一筆,可見馬匹得來不易,絕對舍不得随便消耗。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當然,騎兵可以換馬,曹操遠征烏丸時繳獲大量馬匹,有能力給王牌部隊配備較多戰馬,但充其量也就一人雙馬配置,而且換乘馬照樣也要跟随奔跑,無非是負重輕一些,虎豹騎長途奔襲,攜帶不了大量飼料,這樣下來馬匹死亡率仍舊居高不下。

即使不考慮馬匹折損,古代騎士也很難承受太長時間馳騁,畢竟他們不是1950年14小時急進70公裡直插三所裡的113師,更不是1935年一晝夜奔襲120公裡飛奪泸定橋的紅四團!作為中世紀雇傭兵,絕大多數虎豹騎不可能有堅持到底的意志,必然要大量掉隊,乃至累死途中。須知虎豹騎缺額要從百人将中精選遞補,死一個都能讓曹老大心疼半天。

說到底,追擊區區劉備,不值得曹操付出跑廢王牌軍的代價!

那麼為什麼《三國志》會記上“一日一夜行三百餘裡”字樣呢?

其實此語隻見于《蜀書·先主傳》,《魏書·武帝紀》和《曹純傳》都沒有具體描述,可見這是出自劉備一方史料記錄。問題是當時戰場大亂,劉玄德怎麼知道曹軍來的是五千騎而不是三千或者一萬?又怎麼知道追兵是在一晝夜跑完三百裡?不過是“想當然耳”,奧妙在于此戰劉備敗得太慘,為自我解嘲編出“不是我軍無能而是曹軍太變态”的神話。

《三國志》有關記錄中還有對不上卯的地方:既然虎豹騎這麼能追,又怎能讓劉備領先三百裡跑到當陽?

按《先主傳》,劉備是在曹操抵達宛城才得到消息,然後離開新野的,他那個軍民混雜的逃難隊伍,速度肯定比輕裝前進的曹操慢得多。從地圖上看,宛城到新野和新野到襄陽距離差不多,劉曹也就前後腳到達襄陽,滿打滿算劉備最多早出發三五日,按他們一日十餘裡腳程,怎麼也跑不出襄陽百裡範圍,虎豹騎哪裡需要追什麼“三百餘裡”?

五、長坂坡,真實的謊言

是以,真實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建安十三年八月,劉表病故,雖然劉琮蔡瑁封鎖消息秘不發喪,但這事瞞不了多久,劉琮要繼承父業,總要出來見人宣布接班;況且諸葛亮這個活地圖就在劉備身邊,他與荊襄大族可是有着千絲萬縷聯系。

劉備很快得到準确消息,于是開始搞事情——雖然《先主傳》及其注一再強調劉備不忍心與劉琮兵戎相見;但同書也說劉表死後“先主屯樊”,也就是駐軍樊城,即今襄陽市樊城區,與襄陽隔漢水相望,劉表活着的時候,絕不允許外人把手伸到這個腹心重地。

顯然劉備是不告自取,不管他話說得多漂亮,把軍隊開到樊城,就是兵臨城下威脅主子,其心可誅!

這個時候諸葛亮建議直接攻打襄陽,但劉備顧忌政治影響,也不願意付出很大代價,希望不戰屈人之兵。前面說過劉備常備軍不多,于是他需要動員屯田兵,才能以大兵壓境。當然這需要時間,大緻在八月底,劉備将數萬人一股腦帶來,命各部渡漢水緩步逼近襄陽,自己将大學營設在樊城,等劉琦趕來據有大義名分并形成絕對優勢,逼劉琮做城下之盟。

隻是劉備他們低估了劉琮蔡瑁的恐慌情緒,為了自保他們索性引狼入室投降曹操。劉蔡不做則已做便做絕,他們不僅派人北上請降,甚至将自己選擇明示劉備——咱們一拍兩散,我得不到你也别想!

這一手完全出乎劉備意料,對于這種傷人八百自損一千的絕戶計,他毫無辦法——既然沒有及早強攻襄陽,現在無論如何是來不及了,再遲疑下去就有滅頂之災。于是在九月初,劉備離開襄陽轉進江陵。

大約同時,曹操于宛城誓師南下,大軍行進不算很快,用七到八天走完二百裡到達新野,這時他收到荊州投降書。曹營諸将大多懷疑劉琮的誠意,而曹操卻覺得機不可失——劉琮得國不正根基不穩,内憂重重的他不可能再有精力對外耍手段,如果不能迅速給予正面回應,反而會平添變數。于是曹丞相力排衆議,抛下大隊辎重,簡精銳輕裝趕赴襄陽。

作者按:曹操南征開始并沒有一口吃掉荊州的想法,而是因為夏侯惇、于禁搞不掂劉備,隻好親自出馬料理大耳賊,是以并沒有大規模動員——如果像某些曆史書說的,曹操帶了十幾萬大軍,那是要準備好幾個月,鬧得天下騷動盡人皆知;接下來再把大部分本錢丢在赤壁,曹家統治必崩無疑。當然,打狗看主人,打了劉備,肯定也要跟劉表掰一掰手腕,曹軍三萬兵力應該是有的。後來得知劉表死訊,又收到劉琮降書,曹操才決定轉變為一場戰略征服。

曹操雖然覺得劉琮投降是實,但他作為沙場老手,不能不做兩手準備——荊州未必都跟劉琮一條心,保不定還有仗要打,萬人左右部隊是要帶的,也不能跑得太快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大概用四天時間達到襄陽。

進入襄陽後曹軍還得休整兩三天,他們輕裝急進途中沒法好好喂馬,戰馬肯定掉膘,得恢複一下才能戰鬥;然後虎豹騎用三天左右時間趕上劉備——大兵團在人生地不熟之所日行百裡就不錯了,況且當陽到江陵還有近二百裡路,晚一兩天劉備也飛不了。

這樣算下來,劉備領先曹操十五到二十天時間,走出三百裡是應有之義。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接下來就該是鐵騎陷陣沖進去大殺四方吧?

不好意思,這是長坂坡,不是騎馬與砍殺,騎兵不是這麼用的。劉備麾下雖然多是烏合之衆,但十幾萬數量在那裡擺着,“人一過萬無邊無際”,幾千騎兵突進去,砍不了幾顆腦袋就會陷進人堆中,失去至關重要的機動性,成為醒目的活靶子,讓對方弓弩手逐一獵殺。

曹操才沒那麼中二,當他接近當陽确定劉備大隊位置後,便在十幾裡外停下腳步休養馬力,耐心等到入夜,然後下令點起火把鼓噪前進。

幾千匹馬一齊奔跑聲勢是驚人的,尤其在夜間,缺乏訓練的難民根本無法判斷追兵動向規模,在自己吓自己的想象中無限放大恐慌,為求生慌不擇路自相踐踏乃至全線崩潰。虎豹騎好整以暇,分出小隊沿兩翼分抄制造聲浪,主力吊着劉備大隊後衛,時不時突進砍殺幾個掉隊者,進一步加劇恐慌情緒漫延。

這時候劉備完全無力回天,他們不是被虎豹騎直接打敗的,而是被自家亂軍沖散,在這場大雪崩中任何堅持努力都是徒勞。不過凡事各有利弊,正因為有這些人幹擾,虎豹騎根本找不到中軍帥旗,劉備才能僥幸脫身。

按《趙雲傳》,劉玄德頗有先祖劉季遺風,抛妻棄子毫不手軟,子龍将軍身為衛隊首領,隻能先保護大老闆,等劉備到達安全地帶,再回身搶救夫人幼主。也虧得曹軍隻在外圍鼓噪,趙雲隻要尋找較為醒目的婦孺車仗,不怎麼進行戰鬥——最多砍幾個渾水摸魚的亂兵以儆效尤,就能“身抱弱子…保護甘夫人…皆得免難”。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至于張飛“據水斷橋”吓退的是曹軍遊騎小隊,并非虎豹騎主力。

作者按:有人說劉備帶上大批難民就是準備關鍵時刻當肉盾掩護自己逃跑,這未免小人之心,這時最痛心疾首的莫過劉玄德了。當然,他痛心的是丢掉多年積攢下來東山再起的血本,而不是落入猥瑣大叔曹純之手的兩個女兒。

六、諸葛亮未雨綢缪

當陽慘敗是對劉備的沉重打擊,對于諸葛亮也是很丢臉的,不過天無絕人之路,他早先布下的一顆閑棋馬上就能發揮作用了。

那就是江夏劉琦。

長坂坡之戰,真實的曆史比演義更傳奇

早先我對諸葛亮指點劉琦外任避禍不以為然,覺得他忽視了劉備利益,讓二劉天各一方,緊急時無法聯絡,完全失去結盟意義。

反複考慮後,我發現把事情想簡單了:劉琦以“上屋抽梯”方式向諸葛亮求助,可見他的處境非常危險,随時可能被蔡瑁謀害。劉琦是二劉聯盟的招牌,失去他聯盟合法性就不存在了,是以保護劉琦安全是第一位的。

我有一個大膽假設:劉琦處境危險意味着劉表對蔡瑁等人的做法是縱容的,那就不是一般的失寵,而是嚴重觸怒了劉表——有可能是因為劉琦和劉備走得近,引起了劉表警惕,懷疑兒子有借助外人謀位的野心。如果真有此事,劉備也要撇清自己,當然是互相離得越遠越好。

我本以為劉琦出任江夏太守出于偶然,因為這事隻能由劉表拿主意,隻是恰好黃祖戰死太守出缺。細想起來,這未必不是刻意運作的結果,劉備當然不能左右劉表怎麼想,但劉表姻親沔南黃家卻有可能,而黃家女婿諸葛亮恰恰可以從中施加間接影響。

為什麼黃家會支援劉琦執掌江夏呢?因為江夏是黃家勢力範圍——劉琦之前長期擔任江夏太守的是黃祖,此人可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介武夫,他兒子黃射同期擔任章陵太守,父子二人都在重視門第的劉表手下官至太守,可見黃祖必為沔南黃家名士,甚至有人認為他就是諸葛亮嶽父黃承彥——即使不是也必為黃氏頭面人物。黃祖鎮守江夏多年,黃家在該郡樹大根深,如果他們願意出面支援劉琦,劉表還是要賣他們面子的。

作者按:黃射任職情況見《後漢書·祢衡傳》,東漢末年分南陽郡東部為章陵郡,曹操占領荊州後廢置;漢末世家都是單名,黃承彥顯然以字行,“祖”“承”互訓,不能排除黃祖字承彥的可能。

對于黃家來說,直接推薦族人繼任未免吃相難看,容易受人攻讦;表态支援沒什麼根基的劉琦,既不會損害自家基本盤,還可以免受劉表猜忌。

對于劉備來說,他或者他的嫡系部屬肯定拿不到江夏太守之位,由盟友劉琦先占住位置是可以接受的,等于自己一方擴張了勢力;諸葛亮在黃氏中影響很大,需要的話架空劉琦不是問題。

事實上他們正是這樣做的,劉備逃到夏口會合劉琦後,很快就成為聯盟實際決策者;劉琦除了在赤壁戰後需要大義名分争荊州時,被擡出來當刺史,便不曾發出過聲音。

本文作者:鳄魚不哭,“這才是戰争”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争”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友情提示:本号已加入版權保護,任何敢于抄襲洗稿者,都将受到“視覺中國”式維權打擊,代價高昂,切勿因小失大,勿謂言之不預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