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大哉孔子,賢哉仲尼,讓我們的目光沿着曆史之河上溯,聆聽宏大的曾侯乙編鐘悠長甯靜的訴說,領略周遊列國的辛酸悲苦,仰敬百家争鳴衆賢人的品行高端,感受聖人帶給我們文化遺産。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孔子的智慧落實為一種行動着的生動的精神,貫穿在立身處世的各個方面,由平凡甚或平淡發端,漸漸至于偉大或神奇。從孔子身上,我們感受的是一種生存的大智慧。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之也。”知識如浩瀚的海洋、芬芳的鮮花,個人具有的知識隻不過是滄桑一栗,我們應該怎樣的态度對待自己的無知呢?孔子教誨我們一個人的智慧不在于他知道的多少而在于他坦然面對,當你的雄心還有辦法實作的時候,就請你靜下心來潛心學習,在孔子的告誡中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對待自己。
古人雲:“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貢特别強調“犯錯誤,不改才是最大的過錯”。君子犯錯,就好比日蝕月蝕,犯錯時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後人們都仰望他。而要想改正錯誤,首先要正視錯誤。德行高尚的君子不會掩飾自己的錯誤,小人恰恰相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該學會正視自己。
當我們閱讀古代經典時,不禁為其豐富而浩大的精神财富所震驚,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孔子的智慧意味着遠方,又是邁向遠方的開始,意味着巅峰,又是攀向巅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