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一本經典的名著。而在《三國演義》中,有一個由始至終都被人們認為是殘暴、陰險和奸詐的人物——曹操。
今天,我讀了《曹操》這本書,我沉重地合上書本後,對這個臭名遠播、遺臭萬年的人物有了全新的了解。
以往,人們說起曹操,我就會馬上聯想起那一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白臉奸臣。在《三國演義》裡,人們隻認識到曹操陰險和狡詐的一面,卻沒有看到他治國有方和才華橫溢的另一面。曹操,其實是很有本事、很有肚量的人。
試看,經過多年的戰亂,農業生産遭受到及其嚴重的破壞,中原地區出現了“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于是曹操積極推廣“屯田”方針。“屯田”方針分“軍屯”和“民屯”兩種。“民屯”就是召集百姓,編成組來開荒種地,屯田農民直屬國家管理,可以不服徭役,收獲時隻交給國家四至五成的糧食;“軍屯”就是邊防将士守邊種地,收獲的糧食全都上交給國家。由于曹操此舉,才使中原農業很快的恢複。由此可以看到曹操的聰明才智。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很突出的一個優點——他打破漢末以來宮位世襲的傳統,宣布重用那些雖出身低賤但有專長的人,是以當時自願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将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為他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曹操的肚量,更是許多人所沒有認識到的。他的肚量,可以堪稱“宰相肚裡能撐船”。可能你會問,“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能用在世稱“奸雄”、生性“好忌”的曹阿瞞身上嗎?那麼,你就錯了。在《文和亂武》一章裡,曹操曾以一副不咎既往的态度,滿腔熱枕地接受了宿敵張繡的投降。當年郡縣多叛曹應呂之時,曹操曾不無得意地對手下說:“我相信魏種肯定不會抛棄我。”話音剛落,就接到了魏種叛變的消息。曹操怒火攻心,咬牙切齒地發誓道:“除非你有本事逃到飛頭之國,斷臂之鄉,看我不收拾你。”随着曹操大軍的節節勝利,不多久,叛逃的魏種即被兵士綁得結結實實,押到曹操面前。“哪能這樣對待魏先生”,曹操喝退兵士,親自上前為魏種解開繩索,仍舊讓他官複原職,就像兩人之間根本沒有過節,就像自己根本沒有發過誓。——“唯其才也”,曹操這樣解釋道。
對我特别有啟發意義的,是曹操的“任人唯賢”這一點。從入學時定下來的班幹部,一直到畢業班時,還是沒有變化過。一些組織能力差的同學仍連續幾年擔任班幹部,而一些有工作能力的同學卻不能在班上大顯身手。在這個方面,我們就可以借鑒曹操的用人方法。
《曹操》這本書,不僅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曹操這個著名的曆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長了許多曆史方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對身為班幹部的我來說,還提供了很多管理班級的好方法呢!其實,我們應該學習曹操的優點,因為,曹操這個人物,也許能使我們明白許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