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裡,一個明媚的早晨,縷縷陽光灑進屋内。我随手從書架上取出一本書——《草房子》,饒有興緻地讀了起來。
《草房子》講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國小生活。書中出現了許多人物,作者以生動鮮明的語言,将各類人物的精神性格、心理氣質展現得淋漓盡緻:倔強的秃鶴、高傲的杜小康、樂觀的桑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第四章“艾地”中的主人公秦大奶奶。
秦大奶奶無兒無女,丈夫因勞累永遠地睡着了。不久,秦大奶奶的麥地被征用,辦起國小校。可她硬是不肯搬走,誓死要守住土地,政府軟硬兼施,但還是失敗了。除了桑桑,當時的人都覺得秦大奶奶十分倔強、不可理喻,都很讨厭她。直到有一天,秦大奶奶看見一個小女孩落水了,奮不顧身救起她,差一點兒老命都沒了。從那以後,大家對她都非常親切。可這樣溫馨美好的日子沒過多久,就傳來秦大奶奶去世的消息。秦大奶奶是因為救一個掉入水中的南瓜,不幸溺水身亡的。
她愛土地、愛親人,甚至超過了愛自己!
再看看生活在城市裡的我們,會像秦大奶奶那樣愛他人勝過愛自己嗎?不會!我們是自私的,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圍着自己轉。别說南瓜掉進水裡了,就是一個老奶奶摔倒閃了腰爬不起來,我們都可能當作看不見,不扶一把。心裡會想:我還小呢,會有大人把她扶起來送醫院的,跟我沒關系。而自己哪裡磕了一下,爸爸媽媽就該“理所應當”地百般呵護你,讓你好好養“傷”。在我身上就發生過那麼一次。
那天,爸爸帶着我去釣魚。來到魚塘邊,看到一條在岸上、腮幫子還在動的小魚。我猜測是釣上它的人看它太小了,就把它丢在一邊沒扔下河。我在一旁看着,卻絲毫沒有想将小魚扔下水的念頭。爸爸觀察着我的一舉一動,終于忍不住對我說:“你為什麼不把它放生呢?”我很是奇怪:“别人是故意把它放這兒的,放生幹嘛?”“它是條還未長大的小魚,你怎麼一點愛心都沒有!”說着就将魚兒放入水中。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太沒有愛心了。想到這兒,我更加佩服秦大奶奶的無私大愛了。
《草房子》,它能喚醒人心靈深處最純真、最善良的一面,值得我們讀十遍、二十遍,由此能得到許多感悟。我得到的是愛的感悟,那麼,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