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閱心

書,從我們很小就接觸了。不過,課堂式地學書,總咬文嚼字,在一字一詞上不肯放過,雖然很細緻,有利于對全文的把握,更深刻的了解,但我卻不太喜歡,我更欣賞陶淵明“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追求對文章主題的感悟,對心靈的觸動,化為自己的修養,更是閱讀自己的内心。

于是,閱讀課外書便成了自己的一方好天地。眼光行走于一行行端正的方塊字間,腦子裡浮現生動的畫面,暢遊其間,樂趣無窮,心靈充實,有時過于沉醉,竟忘了時間。

書裡的世界的确很吸引人。我現在還是比較喜歡閱讀叙事類書籍,像小說,人物自傳等,在領略古今文人豐富的内心世界時,很容易産生共鳴,激起心中一點小波浪,對自己狹窄的内心進行擴充,多一些對事物不同的見解。而今對三毛的作品也是喜愛有加,她的文筆,既不矯飾,又不平淡,顯得真實、自然,刻畫人物有血有肉,她的雨季迎合在我們花季般的時期的一切情感,純潔的友誼,生活的困惑,對知識的渴求……她涉獵之廣,更激起我對知識進一步的追求。而那些哲理性文學,如議論文,有培根、餘秋雨等,每一句都啟迪着我們去思考,去發現生活中小事的深刻一面,我也曾是以幡然一悟,但總覺得自己涉世尚淺,不能領悟其真谛,有些句落仍蒙有塵霧,朦朦胧胧,似懂非懂,讀起來很是費勁。經常很艱難地看完,并且看時存有不大的興趣,也許大點時更有所感吧。

我們有時會抱怨作業太多,時間不夠,尤其是在初三。其實不然,你不必每天看上一小時,隻需小小的十五分鐘,周一至周五如此,而周末依情況增加。這樣一星期、一月、一年下來,就不少了。但要堅持下來卻不容易,要有信念和毅力,還要有對時間的合理規劃。我做得也不夠好,需慢慢改進。

讀書,對我來說,更多的是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修養,豐富自己的内心。要說增長知識,最終還不是充實了心靈,認清自己的内心。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用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隻要你覺得對自己有所益處,而又無多大害處,就可以讀,但也要注意把握度,不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學習,而提高思考和處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