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阿裡程式媛有點拼,爬8米高的鍋爐,竟是為了這個!

阿裡雲女算法工程師宇西第一次爬上了8米高的鍋爐。

工廠中的房間中,燃料在鍋爐内燃燒着,空氣中彌漫着濃郁的麥芽糖加熱的味道;五個高大的鍋爐、密集的管道散發出鋼鐵般的質感,讓整個工廠中的房間看起來有些偏灰。

這位阿裡程式媛有點拼,爬8米高的鍋爐,竟是為了這個!

宇西爬過的鍋爐

雲超是阿裡雲人工智能算法專家,他回憶當時和宇西在一起的場景:8米高的鍋爐,宇西一點猶豫都沒有,沒有嫌棄環境髒,也沒有害怕的情緒。“我們首先要是生産工藝師,其次才是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師。”

阿裡雲的ET工業大腦,正在幫助中國制造業轉型。例如,全球最大的光伏元件供應商——天合光能提升電池片A品率是以提升7%,僅此一項可幫企業提升年利潤數以千萬計。

阿裡雲的全國工業雲總部也落戶廣州,落戶珠三角這個中國制造最為活躍的地方。阿裡雲還在四個多月前宣布設立阿裡雲廣東研發中心,招募1000名雲計算和人工智能工程師,推動前沿技術與珠三角産業融合。

雲超就被派到廣州,負責組建一支人工智能團隊。看資料,學工藝,他們要用資料智能的方式幫助更新中國的第二産業。随着工業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把研發平台搭到工廠中的房間去”,像宇西、雲超這樣的算法工程師,會越來越多出現在工廠中的房間裡。

這位阿裡程式媛有點拼,爬8米高的鍋爐,竟是為了這個!

雲超(左)和宇西(右)

爬鍋爐的女算法工程師

宇西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統計學碩士,回國後,她在一家咨詢公司擔任分析模組化師,做資料層面的咨詢。

她說,做咨詢更偏向于方案上的實施,給客戶提完落地的建議後,她的工作就結束了。她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夠沉澱下來,但是當缺乏實踐回報的時候,就很難去做算法的優化。客戶在落地時,會遇到困難、取得成績,也會有新的資料産生,這些都能幫助她對算法進行優化。

這位阿裡程式媛有點拼,爬8米高的鍋爐,竟是為了這個!

宇西

是以,她選擇加入阿裡雲ET工業大腦團隊,到一線實際參與項目的落地。

在迪森熱能,為了向勞工師傅請教鍋爐的生産工藝,宇西第一次爬了8米高的鍋爐。

“當時為了看清楚鍋爐中的每個部件是怎麼工作的,整個工作原理是怎麼樣的,為了有個直覺的感受,就去爬了。”她說。

爬鍋爐不算挑戰,

和勞工師傅交流,讓她犯了難

迪森熱能是宇西目前負責的一個項目。

迪森熱能關心的問題是,鍋爐的關鍵部件什麼時候會壞,能不能提前知道、提前做好準備,盡量減少停機?宇西和同僚,就是來幫他們來解決這個問題的。

一方面,對裝置運作情況實時監測,及時捕捉裝置的異常。通過資料、預測出有隐患的零部件,然後通知工廠調配物流,提前把備件送到附近倉庫。另一方面,在勞工師傅檢修鍋爐時,利用大資料指導他們,哪個環節出問題的可能性比較大、可以優先檢查哪個,讓他們更有針對性地去解決問題。

但在此之前,宇西和其他算法工程師需要先走訪工廠、搞清楚工業鍋爐的整個生産過程。

對宇西來說,爬鍋爐不算什麼挑戰,和勞工師傅的交流溝通挑戰更大。因為不僅是建立算法模型,優化算法模型也需要他們的回報,“我需要他們的幫助。”

宇西說,早期進入工廠中的房間時,勞工師傅對工業大腦的作用是持懷疑态度的。他們認為,自己幾十年的經驗不可能輕易被工業大腦取代。他們對資料決策、人工智能沒有概念。當宇西向他們請教故障預警的相關問題時,他們說,“你單看資料是看不出什麼的,要在現場通過經驗去看。”

“工業領域的東西專業性很強。把人的經驗教給工業大腦,可以讓計算機幫助人決策。我們是為了減輕你們的工作量、提高你們的工作效率而來的,不是為了取代你們而來的。我們能做的隻是幫你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還是要靠你們。”宇西講清楚來意後,勞工師傅們才消除了疑慮。

說勞工師傅的語言

在向勞工師傅請教時,宇西又遇到挑戰:“溝通要用他們的語言,不能直接說資料。”

“平時,你們是怎麼發現問題的?”

“憑經驗。”

“什麼經驗?”

“看火的顔色。”

堅守一線幾十年,勞工師傅能夠用手、眼睛、耳朵來分析異常。比如,他們會把機油抹在排煙管道中,通過定期觀察機油的狀況,判斷煙是否排得幹淨;通過觀察火焰的顔色、聽機器運轉的聲音,判斷鍋爐内部是否出現異常。

但是宇西沒有這方面的經驗,那怎麼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資料?

她首先會去觀察,然後提出問題找勞工師傅解答,再根據勞工師傅的表述去推理,資料上會有什麼表現。

比如,她不會硬生生去問“溫度會不會怎麼樣”,而是會一步步追問導緻溫度升高的原因:溫度升高,會不會是空氣不流通導緻的?空氣不流通又是什麼原因導緻的?發生了堵塞嗎?什麼情況下會發生堵塞?

勞工師傅會回答,可能是由于燃料不均勻、導緻爐排片局部發生結焦、堵塞,進而導緻空氣不流通、溫度升高。

這樣做,宇西才終于把表象和資料聯系起來。

從進工廠中的房間寫代碼,

到組建工業雲總部人工智能團隊

宇西在工業領域中踩過的坑,雲超也都踩過。

雲超是第一代進工廠中的房間寫代碼的算法工程師,大學就讀于清華大學,研究所學生就讀于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工業大腦首個成功案例——協鑫光伏,就有他的參與。他最近還從杭州來到廣州,負責組建阿裡雲全國工業雲總部的人工智能團隊。

在雲超看來,網際網路和工業的融合,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是以,他會與新人一起讨論項目的細節,跟進算法的方向,對項目進行把關。

為了讓新人了解更多的業務場景,他組織了大量讨論。他還會把杭州的項目拿出來,讓大家針對算法難點進行頭腦風暴,每個人都貢獻出自己的知識和思路。

一次會議上,和跑京信通信工廠中的房間的算法工程師交流效能綜合評分,宇西就分享了自己給産品做綜合評分的方法。

京信通信是全球前三的通信天線廠商,還曾經打赢過與國外天線巨頭的“專利戰”。“京信通信,是阿裡雲ET工業大腦要打造的第一個離散制造标杆。”實修說。

這位阿裡程式媛有點拼,爬8米高的鍋爐,竟是為了這個!

京信通信工廠中的房間

實修與雲超一同被派到廣州,他負責華南區域整個工業大腦的産品與技術。他同樣是阿裡雲ET工業大腦創始團隊成員之一。

宇西說,以前她隻是在方案層面對客戶提出落地的意見,“現在,我們是在一線去設計實驗,根據實驗結果對算法做出調整,希望真的幫到企業的忙,等他們認可我們的效果後,再給我們驗收。”

這位程式媛還說,她的經驗也是以有機會沉澱在産品裡面,變成一個可複制的資産,“我覺得,這個算是對工作的一種回報。”

目前,ET工業大腦已經幫助全球最大的光伏元件供應商——天合光能提升電池片A品率7%,;也幫京信通信的一款産品提升了調試定标工序35%-50%的生産效率;還與全球最大LED封裝企業——木林森達成了合作,幫助它提升生産良品率和裝置使用率;與迪森熱能的合作,則希望實作實時評估鍋爐健康狀況,能夠提前6-12小時發出預警。

這位阿裡程式媛有點拼,爬8米高的鍋爐,竟是為了這個!

阿裡雲ET工業大腦落地木林森

阿裡這群大資料與人工智能工程師,正和客戶一起,用産業AI變革第二産業,定義“新制造”。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4-10

本文作者:孫茜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