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但絲瓜依然結出了絲瓜,肉豆依然結出了肉豆,其實人這一生也就像絲瓜和肉豆一樣,會遇到無數的糾纏,但我們是否能像絲瓜和肉豆一樣修成正果呢。《三國演義》中,孫劉聯軍,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大敗曹操百萬雄獅,曹操狼狽逃忙,孫劉應該大擺筵席,可是周瑜嫉妒諸葛亮,處處陷害諸葛亮,但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垂死遺言。
人這一生,世态炎涼,人情冷暖,誰都知道生容易,活不容易,煩惱并着糾纏,挫敗連着艱難,但我們隻要站穩了腳跟,堅守自我和尊嚴,努力的向上生長,當修得正果時,一切糾纏,就不那麼重要了。
梁實秋以前卻被魯迅先生罵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雖然有這些糾纏,但梁實秋堅守自我和尊嚴,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胡适也被魯迅罵為“焦大”,但對于魯迅殺向胡适的言論和文章,胡适一貫都是采取不理,不駁。不僅如此,胡适在魯迅逝世後,反而為他辯護,阻止别人罵魯迅。胡适現在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
我們要學習梁實秋和胡适那樣,雖然人生會有諸多不順,諸多糾纏,當我們站穩自己的腳跟,努力的向上生長,修成正果時,那些都已經煙消雲散了。
《蘭亭序》裡寫到“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生活讓我們痛苦,亦或讓我們快樂,然不管怎樣,走過的這一路總會與諸事萬物糾纏不清,或随波逐流,閉上眼患得患失;或看破虛妄,睜開眼雲淡風輕。
陶淵明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憤然離開官場,雖然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景。但“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王維也沒有抛棄軟弱的宋王朝,周敦頤依然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戳清漣而不妖”,他們都沒有抛棄他們的王朝,沒有尋找自己的“桃花源”,但我想他們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雲水間。
生活是什麼?一首歌,一場夢,亦或是一盤棋,一壺茶。不管怎樣,生活不可能是桃花源。太多的牽絆,太多的糾纏,這才是生活的真。我們要做的不是過分的去劃厘清楚這些所謂的糾纏。管它什麼是絲瓜藤,又管它什麼是肉豆須,它若糾纏就讓它糾纏,站穩腳跟,努力生長,瓜熟蒂落,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