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街紀事|新年鐘聲敲響前,我們搬家了

作者:新民網

“搬家了,給我們發喜糖呀!”“暫時還是過渡,等拿到錢買好房,一定發一定發!”家住東姚家弄26弄的顧菊英一邊搬家,一邊和老街坊們寒暄,嘴角間溢滿了笑容。

這些天,黃浦區中華路地塊的居民們陸陸續續開始搬家。每一戶離開,都像是左鄰右舍所有人的喜事,大家笑容滿面地互道珍重和祝福。同甘共苦數十年,你知道我的不易,我感歎你的艱辛,偶有龃龉,也能一笑了之。鄰居間的感情,有時更勝親人。

青春到白首,盼來了舊改;夏天到冬日,等來了簽約。99.6%!今年12月23日,顧菊英和大家共同見證了二輪征詢高比例通過。那一刻,人民路19号征收基地裡一片歡呼,這是東街居民們共同的心聲。

東街紀事|新年鐘聲敲響前,我們搬家了

圖說:顧菊英家先後在曬台上搭建了竈台、淋浴房、電馬桶,曬衣服隻能再往高處想辦法,要架個梯子爬上搭建房頂。周馨(下同)

“終于從‘鳥窩’飛出去了”

12月22日,冬至後的第一天。早上5時許,東姚家弄26弄5号3樓的顧菊英早早醒來。這天是她搬家的日子,看着老虎窗外尚未亮起的天空,她的心無法平靜。

7時許,記者來到顧菊英家樓下,她和老伴、女兒已經在一點點往下搬零碎東西。“基地免費安排了搬場車,我們把小東西先搬點下來,一會師傅過來就隻要搬大的了,不能給人家添太多麻煩。”顧菊英笑着說。

記者跟随顧菊英,踩着狹窄的木樓梯小心翼翼上到三樓,屋裡擺滿了大大小小打好包的東西。朝東的房間裡一張高低床、一張雙人床、一張書桌、一個衣櫥占滿了所有的空間。右邊是一個曬台,搭建了廚房和衛生間。

40年前,因為住房困難,顧菊英夫妻王惠良通過機關分房,分到了東姚家弄一間使用面積15.8平方米的小房子。三角形的屋頂,僅東面有一扇老虎窗,租賃憑證上标注的是“東假三層”。

顧菊英邊收拾邊告訴記者,當年她第一眼就看中了這間房。“方正整齊,最重要的是有個大曬台,可以洗衣服,曬太陽。”老伴王惠良木工、水電工都會幹,先後在曬台上搭建了竈台、淋浴房、電馬桶,以至于晾衣服要“借天借地”,往高處發展。“要架個梯子爬上搭建房頂,每天爬上爬下,真是‘螺蛳殼裡做道場’,能用的地方都用上了。”

東街紀事|新年鐘聲敲響前,我們搬家了

圖說:12月22日搬家這天,顧菊英和老伴找出了珍藏多年的國旗

占了三樓的曬台,底樓的竈間就讓給了鄰居。女兒結婚後,女婿家住周浦,上下班不友善,就在附近借了亭子間住,外孫女和顧菊英老兩口住在一起。“廚房間擺張桌子吃飯,隻能坐下三個人,女兒女婿來的話,吃飯就要輪流吃。”

因為搬家,顧菊英已經四五天沒敢買菜做飯。這裡的居民用的是瓶裝液化氣,一瓶可以用一個月,顧菊英算算這瓶已經差不多了。“最怨的就是這個氣,以前家裡來客,好幾次都遇上突然‘斷氣’,特别尴尬。”

7時20分許,搬場的勞工師傅到了。因為樓梯狹窄,搬起來相當吃力,大一點的箱子隻能順着樓梯滑下去。

“找到了,原來在這裡!”收拾衣櫥的顧菊英突然大叫,手捧着一塊紅色的棉布,把老伴叫了過來。打開一看,是一面五星紅旗。

王惠良解釋,他以前在漁業公司工作,經常到公海捕魚,一出門就是小半年,回來休息一星期再出去。船上的國旗,寄托着船員們對祖國,對家的思念。退休時,正好船上換新的國旗,就把舊的申請拿回家留作紀念。

顧菊英告訴記者,這面國旗,一直是家裡壓箱底的寶貝。“我們都是懂感恩的人,是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有了改善生活的機會。”

顧菊英已經在妹妹家的小區借了一間房,準備先過渡一下,拿了貨币補償款再去買二手房,房子也準備買在妹妹家小區、地鐵3号線東寶興路站附近。“那邊女兒女婿上班、外孫女讀書都友善。住了40年,終于從‘鳥窩’飛出去了!”

新公房舊裡混搭,“不吃虧”

家住學院路13号501室的朱正平比顧菊英早兩天搬家。

79歲的朱正平和77歲的老伴沈阿姨從小到大生活在這裡,一草一木,故土難離。結婚時憑票買的縫紉機、兒子女兒小時候用過的台燈、小竹闆凳……除了一張棕繃床實在帶不走,家裡的舊物,老兩口一樣都舍不得丢棄。

東街紀事|新年鐘聲敲響前,我們搬家了

圖說:朱正平結婚時買的縫紉機也舍不得扔,女兒在幫他搬家

老伴沈阿姨最初不同意征收,黨齡56年的朱正平告訴老伴,征收是國家為老百姓辦好事,改善大家的生活環境。“人老了,房子也老了,天天爬樓梯吃不消了,能夠改善改善是好事。”在老伴的耐心勸說下,沈阿姨才終于點頭。

朱正平耳朵不好,打電話聽不清,加上第一次遇上征收大事,心裡一直很着急。“多虧了小王,她總是讓我定心點,說任何問題都可以随時問她。”在征收經辦人王帆婷的悉心幫助下,整個征收過程很順利,新房子也選好了。

東街紀事|新年鐘聲敲響前,我們搬家了

圖說:朱正平家的樟木箱,搬家時也一并帶走

“和女兒家一個小區,是個電梯房,合同已經簽了。”朱正平告訴記者,因為是先租後買,他就盼着補償款能早日到賬,搬家這樁大事就可以完成了,以後和老伴開開心心過日子,很滿足。

“小周真是熱心,哪裡都能看到你!”搬家時,朱正平樓下304室的周裡平也來幫忙。說是小周,其實也已經71歲了。周裡平阿姨是社群的黨員志願者,年輕時到甯波插隊,還被授予過勞模稱号,退休後回上海,特别樂于助人。

和顧菊英家的二級舊裡不同,這次征收,部分區域比如朱正平家,是獨立成套、煤衛獨用的公房。是以,一些居民起初對征收有抵觸情緒,覺得和二級舊裡綁在一起征收吃虧了,評估均價也被拉低了。

茶餘飯後聽到大家對這次征收有看法,周裡平和大家說了一番話:“新公房和二級舊裡一起征收,看起來我們吃虧了,評估價被拉低了。但我們也要想想,如果沒有這些二級舊裡,怎麼會輪得到我們呢?”

東街紀事|新年鐘聲敲響前,我們搬家了

圖說:周裡平是志願者,經常會去垃圾桶周圍巡視

周阿姨告訴大家,舊改不是改一家或者一棟房,公房煤衛獨用,比舊裡是好一點,但面積小、設施舊,居住條件也早跟不上時代了,舊改讓大家都能夠住上更好的房子,是對全體居民都有利的好事。

周阿姨的話最終得到了鄰居們的認可。一方面說得在理,另一方面平時周阿姨無私幫助困難鄰居、不圖個人利益的品質,也讓大家一直都看在眼裡,心服口服。這次征收,有居民留的電話号碼不對,經辦人電話打不通,周阿姨就幫着查資料;那些電話不接的,她就帶着經辦人上門拜訪,白天沒人就晚上去,直到見面為止。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一輪征詢時,學院路15号5樓的季阿姨也不同意,說自己的房子條件好,沒必要征收。

季阿姨平時住在梅隴的女兒家,經辦人曹慧麗大熱天一遍遍上門勸說,每次都是滿頭大汗,擦汗的餐巾紙直接變成濕巾紙。季阿姨看到後,心有所動,曹慧麗趁機開始做工作。“您如果覺得學院路那邊的房子好,為什麼一直住在這邊呢?”季阿姨沒有正面回答,但心裡已經動搖了。她家在東街的房子是5樓,對于季阿姨老兩口來說,爬樓梯一直是件困難事。反複思量,最終季阿姨投了贊成票。

正是居委幹部、黨員志願者和征收經辦人大量耐心細緻的解釋溝通,最終才實作了99.6%的高比例簽約。

東街紀事|新年鐘聲敲響前,我們搬家了

圖說:12月23日,中華路地塊簽約率達到99.6%

不做“釘子戶”,很快就搬家

一輪征詢投了贊成票,二輪醞釀期簽約前卻突然反悔。吳女士的故事在東街有一定代表性。

原來,吳女士想用貨币補償款購房改善居住條件,但中意的房子價格和補償款間存在300萬元左右的缺口。這筆錢不是小數目,她覺得唯一的可能,就是當“釘子戶”,争取能再多點補償款。

經辦人李文芳和裴永強摸清吳女士的想法後,馬上上門勸說。先是曉之以理——政策設定是全區統一的,對全體中華路地塊的征收戶都一視同仁,同一個标準、同一個模式,補償結果也公開透明,對每一戶人家一碗水端平。

還有動之以情。李文芳特地收集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房源資訊,幫助吳女士根據拿到的補償款調整買房計劃。“通過征收一步到位改善住房條件,這是每個人最樸素的想法,但如果不能一步到位,我們也要設身處地為居民分析,幫他們提出可行方案。”

吳女士最初很抵觸,李文芳和裴永強多次上門面談、打電話、發消息都不見效。一次,他們了解到吳女士生病了,專門買了水果上門。吳女士不在家,他們就把水果放在門口,打電話勸她:“征收是開心的事情,身體最重要,養好身體再談後面的事。”

因為發消息一直得不到回應,裴永強每天都把基地的實時簽約率發朋友圈,設定為隻有吳女士可見。李文芳有朋友認識吳女士,就托朋友做工作。朋友告訴吳女士:12月12日的《新民晚報》一整版報道了你們的舊改征收,媒體宣傳得這麼厲害,看來是真正的公開公正公平。“我也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以朋友和同僚的身份誠心誠意地勸你,建議你權衡利弊,不做釘子戶,盡快考慮在征收醞釀期簽約。”

一點一滴的功夫,慢慢讓吳女士解開了心結,她最終表示,不做釘子戶,并會在醞釀期結束前在協定上簽字。對李文芳和裴永強的關心,她也表達了感謝和歉意。最新消息是:吳家已經預定1月4日拆水表,之後預約搬場車搬家。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 潘高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