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降臨人間時,我落入了一雙粗糙而又溫暖的手中。這雙手将我愛撫,将我輕輕攬入懷中,将我興奮地舉過頭頂,又輕輕地拍着我,送我入夢。就這樣,我童年的夢便在麥田、黃昏、炊煙和奶奶的笑容中度過。
我總想起奶奶的笑,奶奶的笑從她的每一條皺紋中暖暖的散開着,就像麥田裡散着溫暖的陽光一樣。我現在才懂得,這不是一般的老人哄小孩子的那種笑。我總覺得奶奶轉過身去之後還在笑,她的骨子裡就含着笑。奶奶的年齡跟我差了大半個世紀,但我們祖孫倆竟也“志趣相投’。于是在金黃的麥浪間便有了我和奶奶的笑聲。在我鼓鼓的口袋裡裝着奶奶給我摘得棗。在灑滿了晚霞的小路上,有我們踩出的大大小小的腳印。一位不會唱什麼兒歌,也不會講“小紅帽’的故事的奶奶,用她寬厚慈祥的笑容給她的孫女帶來了如此至美的童年,足以讓她回味終生。她給她孫女的是那麼深沉而樸素的愛,盡管那時的我并不懂得。
然而,這如夢般的日子終于消失在故鄉的炊煙中了。那段日子成為回憶我也隻能靠電話來捕捉在遙遠的那一端的資訊。
每當我的學習稍有成績時,奶奶就會笑着說:“等我孫女有出息了,我要到她家裡去享福呢。”她為我感到驕傲,而我卻忽視了這一切。每次打電話,奶奶都說同樣的話,而我卻嫌她唠叨,隻想草草應付,而奶奶總是為了省錢急着挂電話又不舍的再三叮咛。我總是覺得好笑,人老了嘛,都會唠叨。而那時的我卻沒有感受到奶奶的話中飽含的而又無私的愛,她的笑容在我的腦海裡一閃也就而過了。一年又一年,在我心中已不再魂牽夢繞的奶奶卻總是在家鄉的門口翹首望着深愛的孫女。
奶奶終于沒有等到我給她的福分。有一天,我從媽媽的淚水中得知,奶奶已經等不及了。我沒有去參加奶奶的葬禮,我怕看到奶奶的遺像,我怕我承受不住奶奶那溫暖的笑。多長時間了,我渴望再做一個童年的夢,但始終沒有做成,我的童年随着奶奶一起離開了。
每一個清明,我會在霏霏細雨中帶着一份愧疚,一份懷念,靜靜地在奶奶的墳前放一束花,在袅袅飄散的青煙中,奶奶的笑容又浮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