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是誰

在進步飛速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科技二字,随着人工智能的誕生,人們更加體會到這個能夠進行自主學習的計算機的優勢與便捷。于是,我們深陷于此,在還未曾解答那個終極問題“我是誰?“前,就已經迷失了自我。

為什麼人類可以創造計算機,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比人類的運算能力強上百倍的科技産品?因為人類會思考,會創新,有自己的主見與想法,而計算機再強大,也必須由人類先對其程式設計、下達指令。可是現在,情況好像不太對勁。學生們利用網絡搜題,快速找到了難題的解答。但他們喪失了自己探索正确答案的過程,自主思考的能力得不到鍛煉。久而久之,學生們變成了隻會抄寫的麻木的工具,就如同計算機一般,隻會執行指令,甚至比不上人工智能的自主學習能力。類似這樣沒有自主思考過程的人推動着社會上盲從現象愈演愈烈。人們習慣于不經大腦思考和自主求證過程,就随意轉載、評論、聽信、傳播一些道聽途說的駭人傳聞,早些年超市購鹽的狂潮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我們好像一台冰冷的機器,凡題目隻知道用一條思路去解,凡事隻知道沿前人腳印去做。

于是,思維僵化停滞的我們開始變得淡漠,變得冰冷,失去了人性中溫暖的面貌。我們隻關注于自己眼前的事物和利益,對于旁人的安危視若無睹。曾經有網友用視訊記錄了中國人對于發生在眼前的拐賣兒童的現象作何反應,結果卻令人感到悲哀:無論是一對夫妻還是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或是兩個同行的女子,全都充耳不聞,視若無睹·,丈夫甚至對想要上前呼救制止的妻子說:“不要多管閑事,離遠點。“人心冷漠至此地步!而在大氛圍下,有善心的人也會選擇緘口不言。

科技的發展,确實為我們帶來不少便利,可我們若過度依賴科技,難逃被其同化的命運。從一個人思維的僵化,到一整個民族思想的停滞;從一個人的冷漠,到一整個社會的冷血,這個惡性循環必須立刻被打破。下一次在解題時,先盡力嘗試自己探索正确答案,哪怕看了标準答案,也要再想想别的路徑和方法;在看到一些傳聞時不要盲目輕信,而是要竭盡所能求證求實,運用自己的價值觀判别正誤,不要人雲亦雲;在看到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或是急需幫助的人時,不要因為事不關己而高高挂起,而是在確定自身安全情況下積極伸出援手,或是尋求更多的人的幫助。以一個個體,感染許多個體,于是最後改變整個群體。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時,也請不要忘記:我是我,我的大腦中不隻是0和1,而是自己的思想與價值觀;我的心裡不隻是我,更要裝得下所有人。如果哪天迷失在了大潮之中,就請問問自己:我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