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道光為何踢死自己的兒子?

嘉道哀歌

在我國古代的家國觀念中,由于是家天下的關系,是以,王朝的興衰往往和一個尋常家族的興衰極為相似:比如對于一個家族來說,有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的說法,而對于一個朝代來說,往往300年不到,就會陷入覆亡——比如西漢不過二百多年,唐朝則289年。

清王朝也不例外。從乾隆帝在位後期,大清帝國就已經有了衰頹的迹象,以至于嘉慶帝剛剛登基,白蓮教起義就在多個省份爆發——是以曆史上,将嘉慶、道光在位時期,稱之為

“嘉道中衰”

道光為何踢死自己的兒子?

古代皇帝認為,隻要有好的繼承人,就可以中興已經沒落的王朝。嘉慶帝将希望寄托在道光帝身上,而道光帝,則一度将希望寄托在皇子奕緯身上。

苦命皇子

嘉慶十三年(西曆1808年),嘉慶帝喜得皇長孫奕緯,并将其冊封為“多羅貝勒”,來表達自己對這個孫子的喜愛。不過,由于奕緯的出身太過低微,讓其生父道光帝感到很不喜歡。從某個角度來說,奕緯的出生,可以視為曆史的一個玩笑。

道光帝繼位後,始終對于奕緯這個長子保持冷落态度——其原因在于,即便是帝王,對于配偶出身也較為重視。奕緯的生母是一個婢女。婢女生出來的孩子,讓道光帝覺得奕緯生來卑賤。是以,道光帝始終沒考慮過讓奕緯做自己的皇位繼承人。

道光為何踢死自己的兒子?

從某個角度來說,奕緯的成長,算是快樂教育的一種典範:因為道光帝的冷落,反而讓奕緯有了别的皇子不曾有過的快樂童年,如果不出意外,奕緯會在荒唐和快樂并存的狀态下,過完自己的一輩子,甚至會在道光帝駕崩後,被新皇帝冊封為王爵,而後做個逍遙王爺,笑看人世——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一個人野心不大,那麼這樣的人生算是最幸福的。

但是命運沒打算讓奕緯這樣幸運下去:道光九年(西曆1829年),道光帝其餘的兩個兒子相繼去世,奕緯成了道光帝的獨子,大清國皇位的唯一繼承人。

塞翁失馬

從不受理會的皇子,突然變成事實上的太子,未來皇帝,似乎這是一種幸福。但是,塞翁失馬的故事,時常發生。

為了你能讓大清國在下一代手裡繼續運作下去,大清需要一個合格的儲君。于是,道光帝派人為奕緯惡補文化素養、治國之道——此時奕緯已經是個二十三歲的大小夥子了,童年和少年的快樂教育,讓他對讀書有抵觸心理,于是,奕緯和教師之間的沖突不斷爆發,不斷更新,甚至奕緯還揚言:将來自己當皇帝,一定要殺死這些教師。

道光為何踢死自己的兒子?

教師們在惶恐之餘,将此事禀告給了道光帝,道光帝于是親自教訓奕緯。此時奕緯也因為連日來遭遇的強制教育感到憤怒,于是和道光帝吵了起來,道光帝一怒之下,飛起一腳,踢在了奕緯的要害之處,導緻奕緯死亡——倘或奕緯不當這個皇位繼承人,安能遭遇這樣的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