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财經出品

作者 | 馮曉亭 趙晨希

編輯 | 鄧雙琳

“互相寶将于2022年1月28日停止運作。”2021年12月28日,網絡互助平台互相寶對外官宣了關停計劃。

此消息一經發出,如巨石投入水面一般,激起了千層輿論浪花。有的使用者認為自己“這幾年的錢都白交了”;有的使用者則吐槽自己被拒賠的經曆;也有使用者覺得遺憾,認為以後再也買不到這麼便宜的大病類保障産品。也有曾經的互相寶受助者在網上感謝互相寶,并和吐槽互相寶的網友展開“辯論”。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還有很多使用者表示自己對此沒有太多想法,互相寶對他們來說往往隻是保險保障的一部分,順便互幫互助。

從2018年互相寶上線便選擇加入的陳琳,是一個很有保險意識的人。除了互相寶外,還給自己和家人一共買了十幾份保險,包括重疾險、意外險、大病醫療保險、财産安全險、壽險等等,每年在保險上的開支就達幾萬元。

她直言,相比其他保險,互相寶劃算太多了。“這幾年在互相寶上為自己和家人一共分攤了不到500元,而一個人一份重疾險每年就要繳納5000多元。互相寶對我來說,算是一份補充保險,多一份保障多一分安全。關停消息傳出後,我覺得挺可惜,至于過去繳納的錢,就當作買一份安心,畢竟意外險也是每年交錢每年過期的。”

互相寶的關停,其實早有預兆。2021年5月,就有傳聞稱“互相寶會在2021年6月11日關停”。而有媒體測算過,根據互相寶的關停方案,3期分攤金+後續案件救助成本+成員轉保險三個舉措,互相寶要為此付出的關停成本大概是30億元,已經遠超過其過去三年收到的管理費。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進階分析師陳毛川告訴燃财經,互相寶主要存在的問題在于風險與合規,關停原因也有兩個,“一是政策層面。像互相寶這類網絡互助,其本質具有保險屬性,但一直處于監管盲區。目前的金融政策層面對于金融業務,尤其是涉及網際網路相關的金融業務,風控一直是重中之重。‘創新’的金融業務要處在合規、監管下,才能健康發展;其二是經營層面,這類網絡互助産品加入條件相對寬松,存在逆選擇風險,可持續營運上存在不确定性。”

互相寶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作為居民健康保障的補充力量,但它本質上與商業健康保險還是存在較大差别。互相寶的模式是無需提前繳費、每月根據實際救助人數進行互助金的分攤。初衷是有大病保障需求的人,一起抱團互幫互助抵抗大病風險。

可以說,這是一款帶有 “烏托邦式美好”色彩的産品。可正如《覺醒年代》劇中李大钊先生所言,“‘互助論’的理論根本不是一種科學的理論。”互助計劃終将禁不住現實的考驗,互相寶也逃不開進退兩難的尴尬處境。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

這款“自帶光芒”出生的産品曾是螞蟻的“明星産品”。從2018年上線之日起,互相寶在一衆網絡互助平台中都是絕對的“頭部”,其使用者人數增長屢屢創下佳績,上線9日使用者數突破1千萬大關,一年期間使用者數更是突破1億大關。而在增長的過程中,也有争議不斷的困擾。

這一困擾,主要原因是救助人數的大幅增加和分攤金額的不斷上漲,很多網友對此都無法了解原因,或者說接受上漲後的價格。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我在互相寶剛上線的時候就加入了,最開始兩個月是0分攤,後來開始每月分攤幾分錢,逐漸又漲到了幾毛錢。2019年12月時,我一看,分攤金額都好幾塊錢了。”曾經的互相寶使用者牛犇犇表示,出于對分攤金額上漲的不滿,他選擇在2020年初退出了互相寶。

像牛犇犇這樣退出互相寶的使用者不在少數。現在,互相寶的參與人數隻有7500萬人,相較于高峰期數量,已經減少了兩千多萬。

而分攤金上漲的核心原因,在于等待期制度,以及重疾發生率的大數法則。按照醫學統計以及保險業的理賠經驗,重疾的發生是存在一定機率的。在規模越大的群體中,重疾發生的機率越穩定。是以,對于互相寶這樣幾千萬甚至上億使用者的互助社群,按照重疾發生率,每天都會有上百人被診斷出重疾。這是機率問題,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而且,由于互相寶保障範圍廣,覆寫100種重疾,是以每天被确診重疾的人數可能會比預測的更多。

但是,因為互相寶和重疾險一樣,有90天的等待期制度。所有使用者在前三個月都處于等待期中,這期間患上大病是不符合互助規則的,有帶病加入的嫌疑。是以,互相寶前幾個月需要救助的人數非常少,隻有少數因為意外導緻重疾的成員才符合互助規則。對應地,互相寶前幾個月的分攤金是0或者隻是幾分錢。而四五個月後,幾千萬成員都度過了等待期,患病的成員開始符合互助規則,是以救助人數就開始直線上升,分攤金也直線上升。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按照互相寶現在7500萬人的規模計算,其一期救助的人大概是3500人,一個月相當于是7000人。按照人數乘以12個月測算,其社群的重疾發生率大概為0.11%。

而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顯示,30歲女性發生25種重大疾病的機率是0.099%,30歲男性是0.95%。考慮到互相寶的成員平均年齡也在30歲左右,其整體重疾發生機率,和保險業的統計資料接近,完全符合大數規律。

但普羅大衆很難了解這麼專業的原因。雖然互相寶也曾對外公告做過解釋和澄清,但從網友評論看,效果并不好。

此前,互相寶在2019年和2020年都承諾了“個人年度分攤封頂188元”。實際上,互相寶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的分攤金價格分别為29元、90.56元和160元。雖然還未觸及188元的價格上線,但2000萬使用者依舊因為貴而選擇退出。

除了分攤金額不斷上漲,社交平台上曝出的一些“拒賠”案例也讓一些使用者生疑。

幫使用者理賠過互相寶的大童保險服務進階DRM咨詢師郭麗霞告訴燃财經,互相寶理賠所需要的手續和正常的商業保險的手續差不多,經過完整的調查最後都能成功結案,“其他拒賠的案例,原因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不符合健康告知。”同時郭麗霞也表示,“據我接觸過的互相寶調查員而言,他們确實會一家家走醫院去調查核實。”

一方面,互相寶作為互助計劃,根據随收即付制度,成功理賠的錢是所有成員一起承擔的,賠付人數越多分攤金額也越高;另一方面,互相寶通過案件調查稽核出具結論,當互助申請人對結果有異議時,還可以主動發起賠審團。但标準嚴格執行之下,自然也會滋生拒賠使用者的不滿情緒。

就這樣,互相寶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逐漸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被部分使用者罵貴,認為互相寶“濫賠”,另一方面是被患病成員罵“稽核太嚴”、“拒賠”。

互相寶的“教訓”

互相寶的前身為“互相保”,2018年10月由支付寶和信美人壽共同發起,最初的設定是一款團體重疾險,但不到兩個月便被銀保監會緊急叫停,随後信美人壽退出,“互相寶”正式登場。而因信美人壽退出後不再具有保險性質的互相寶,其定位也由此變成了網絡互助平台。

但更名後的互相寶,作為一款網絡互助産品,變成了沒有監管的産品。

2020年9月,中國銀保監會某部分發文稱要把網絡互助平台納入監管,“網絡互助平台,本質上具有商業保險的特征,但目前沒有明确的監管主體和監管标準,處于無人監管的尴尬境地。”但迄今為止,還暫未見具體措施出台。

2021年,網絡互助迎來了一波關停潮。據統計,僅在2021年就有10個網絡互助平台宣布關閉,其中不乏大廠展開的網絡互助平台,例如美團互助、滴滴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等。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2021年4月,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在談及網絡互助關停潮時表示,一方面要看到網絡互助的正面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潛在的風險。肖遠企指出,網絡互助需規範化發展。“是慈善就歸于慈善,如果打着互助旗号從事金融業、保險業,就偏離了互助的本質,需要糾正。所有的金融活動都必須要‘有證駕駛’。”

但實際上,監管部門并未對網絡互助行業實行牌照制。是以,整個網絡互助行業都無法實作“有證駕駛”。是以,監管不明确的網絡互助行業,都無法走遠,主動關停退出是唯一選擇。

與此同時,網絡互助并不賺錢,關停也可能是中途止損之舉。

互相寶抽取管理費是衆所周知的事情,管理費為當期分攤金額的8%。管理費用于案件調查稽核、日常營運維護、技術、客服等成本,以保證計劃持續運作。業内人士表示,8%的管理費其實并不高,甚至比慈善組織的管理費還要低。

依據《慈善法》規定,我國慈善組織的年度管理費用是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百分之十。而國内保險公司平均管理費用則遠高于8%這一比例,一般在30%左右。

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關停的互相寶,對于螞蟻集團來說,是一場價值百億的“保障教育實驗”。在這場實驗裡,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一是,保險的使用者教育難度大。

目前中國内地市場保險在總人口中的滲透不足,保費增長與持續擴大的GDP規模相比仍然局限。艾瑞咨詢釋出的《2021年中國保險使用者需求趨勢洞察報告》顯示,與國外相比,中國内地市場保險深度、密度均處于較低水準。截至2020年,中國内地市場保險密度為465美元,不到美國保險密度的10%,與世界大部分保險發達地區相比差距較大。保險深度方面, 2019年美國保險深度達11.4%,發達國家保險深度衆數水準為10%,超過目前中國内地保險深度1倍。

保險滲透率不足,擁有保險意識的群體也是少之又少,随之導緻的便是保險的使用者教育難度大。互相寶被使用者吐槽分攤金越來越貴也證明了這一點。等待期、重疾發生率、理賠等專業知識,對大衆來說門檻過高。郭麗霞對此也表示,“加入互相寶的成員也分為兩部分,一類是有保險意識,一類是沒有保險意識。有保險意識的使用者,他們不僅會配置商業保險,也會加入互相寶;另外一部分則是因為不知道商業保險和互相寶的差別,單純看中了互相寶價格便宜。”

“進退兩難”的互相寶,教會了螞蟻什麼?

二是,盡量别碰把自己放在使用者對立面的産品模式。

互相寶上線的3年時間裡,始終處于争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互相寶身處一個尴尬的兩難之境。一方面,無論是保險還是互助,隻要有規則,必然會産生拒賠,而拒賠就會讓自己和使用者站到對立面。

另一方面,即便能按規則開展理賠,但幫助到的使用者越多,使用者分攤的金額就會升高,未生病的成員就會抗議分攤金貴。平台雖然在其中按規稽核,但會使用者側不可避免陷入“兩頭不讨好”的處境。

三是,使用者心理的預期管理很重要。

事實證明,互相寶的産品營運沒有管理好使用者預期。互相寶一開始分攤金額是幾分錢,是以使用者都覺得便宜,以至于後來漲到幾毛錢、幾塊錢,就被罵貴。即使放到2021年來看,互相寶的價格依舊很便宜,2021年0-59歲的使用者的分攤金隻有160元。客觀地說,互相寶的價格相比保險依舊很便宜,但由于官方沒有做好使用者預期管理,導緻使用者在心理上覺得貴。

四是,不要做監管不明确的業務。

在金融領域,一項業務發展再快、再受歡迎,但沒有明确監管,就等于存在巨大不确定性。未來螞蟻集團如果有其他的創新業務出現,必定會将監管明确作為先決條件。在明确監管指導下開展業務,才能走得更快更穩。

從這個角度來看,互相寶的短暫存在,對螞蟻來說也是價值不菲的一課。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内文配圖均來源于微網誌@互相寶。文中陳琳、牛犇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資訊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