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裡第二遍讀《三國演義》,不求全都精通了解,但了解更深一層,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刻畫的淋漓盡緻,細細品味,讓我仿佛身臨其境。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來以此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域,孔明用空城計吓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禅,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前,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十一速億的事情來呢?
有勇有謀,大敵目前,隻能死拼征戰。呂布:顔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顔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于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
古人雲:大勇無謀,禍福占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各國都有龍中鳳人,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用兵如神了;但兩人都有緻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過于陰險。蜀國,首當充其的心定是伏龍諸葛亮。還有姜維、徐蔗、孔明、周瑜,從這些人物的性格和國家不難看出來人性格的重要性,可見性格關系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标,隻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