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年味兒,蘊含着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着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展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曆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隻是财富之地的——東莞。
——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隻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來,這天裡,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神”,并且今年搬了家,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裡去呢。媽咪是家裡的大媳婦,是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是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裡拜拜。廟裡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井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裡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裡拜完了,我們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緻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隻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着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是時候把菩薩接到家裡去了。将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裡,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着與衆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幹鱿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緻,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着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淩晨,幫爸爸發着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資訊,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裡,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抛陌生感于腦後,像親人一樣招待着。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
後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着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隐于财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