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南宋 嶽飛《滿江紅·寫懷》
中國古代風波詭谲,曆史上湧現出許多鮮活的人物,其中有保家衛國的民族英雄;也有貪贓枉法的佞臣。一個人如果沒有底線,殘害忠良,苛刻百姓,那麼史冊上将會留下千古罵名。如果一個人忠軍愛國,舍生取義,那麼人們将會一直傳頌他。說起曆史上有名的愛國将領,嶽飛是必不可少的其中之一。
嶽飛一生精忠報國,帶領嶽家軍,保衛宋朝,但結局悲慘,在風波亭被奸佞陷害而死。據說,嶽飛帶領的嶽家軍有很厲害的軍隊素養,那離嶽飛對嶽家軍嚴苛的要求是分不開的。但有一次,嶽飛處理逃兵時,卻手下留情放了一人。最後這個人竟然成為一代名将,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潑李三”攜弟兄投奔嶽飛
曆史上抗擊倭寇有名的戚繼光,帶領的戚家軍可謂說是十分精銳,有着嚴苛的軍紀。他是嶽飛的偶像,嶽飛也把嶽家軍被訓練的紀律嚴明,并且嶽飛也是一名忠君愛國的好将領,在當時十分有名氣,有很多人都來投奔嶽飛,其中就有人稱“潑李三”的李寶。
嶽家軍是1129年成立的,當時嶽飛擔任東京留守司統制官,剛開始嶽家軍隻有1萬左右的士兵,直到1135年,嶽飛帶領嶽家軍打敗起義的楊幺,将楊幺的軍隊收編到了嶽家軍裡面,嶽飛一下得了五六萬人,此後嶽家軍迅速增長到十多萬人。
雖然嶽家軍增長很多人,但是嶽飛依然嚴格要求,凡事嶽家軍所到之去,都會受到百姓的贊揚,如有發現欺壓百姓者,就地軍發處置,如果有逃兵,也絕不手下留情,是以誰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嶽家軍被嶽飛訓練的十分勇猛,是宋朝很強的軍隊,金兵聽到嶽家軍都很害怕。
李寶是山東人,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但是他從小就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刺頭,還妄言自己是能成大事的人,是以當地的父老鄉親都叫他“潑李三”。有一天,他的家鄉遭到了金兵的襲擊,金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一切都被李寶看在眼裡,李寶便下定決心掃除金兵,于是發動平日的兄弟進行戰鬥。
李寶組建了一個40多人的小隊伍,很快就在山東有了一些小小的名氣,但比較隊伍比較小,也沒有太多的錢财來長久維護兄弟們的生活,這并不是長久之計,面對強悍的金兵還是微不足道,于是李寶就帶領40個兄弟投靠了嶽飛。
嶽飛饒恕逃兵李寶
李寶投靠嶽飛後,發現響當當的嶽家軍也不過如此,看着外面動蕩不安,金兵在外面橫行霸道,李寶内心十分焦急,但也隻能聽命于嶽飛。并且李寶歸入嶽飛帳下時,并沒有受到嶽飛的重用,而是整天待在軍營裡和其他普通的士兵一樣練招式。李寶心想,嶽家軍都是些沽名釣譽之輩,與傳聞相差甚遠,“潑李三”于是就帶領40名弟兄偷偷離開嶽家軍。
李寶的這種行為無疑是逃兵,我們都知道逃兵按律是要被處死的。他的行為很快被嶽飛發現了,沒走多遠就被嶽飛将其與一行40個兄弟捉住。李寶眼見抵不過嶽飛,便大喊自己隻不過是想誅殺金兵。嶽飛覺得他有過人之處,是個忠誠的,就心軟饒恕了他。
嶽飛把李寶抓回來之後,讓他說說對抵抗金兵有什麼想法,李寶大膽地闡述了自己的看法,而且還說自己一定要把金兵趕出宋朝的決心。嶽飛聽了很是歡喜,覺得李寶還算有些謀略,就是性子太急,需要慢慢地磨練。
兩人一起讨論兵之後,李寶發現嶽飛确實很厲害,他講究的是精益求精,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便決定跟随嶽飛。嶽飛發現李寶擅長水上作戰,之後與李寶分析了水上作戰的優勢,讓李寶留在了韓世忠的麾下,之後的李寶也沒有辜負嶽飛對他的栽培。
以少抵寡,大敗金兵
沒過多久,嶽飛由于秦桧的陷害,在風波亭被殺害。李寶十分難過,沒有了嶽飛金兵更加不畏懼宋朝,李寶發誓要像嶽飛一樣抗擊金兵。此時的李寶回到山東剛剛接手水軍,但是大小船隻才一百多艘,弓弩手也才三千多。面對金兵的來襲,李寶建立了自己的一套打法,把水軍訓練的很厲害,令金兵很頭疼。後宋朝與金朝徹底決裂,金兵開始猛烈進攻宋朝。
在沒有像嶽飛這樣的人帶領軍隊作戰,淮河到長江的領土全部被金兵攻占。而且金朝還擁有一 支厲害的海軍,有六百艘戰船,七萬水師兵組成,屯兵于膠東。金兵想從山東出發一舉拿下宋朝,宋朝官員都被吓破了膽,此時,李寶主動應戰,但是隻有三千水兵怎麼能抵擋金朝龐大的海軍?也隻有讓李寶出戰。
與金兵的實力太過于懸殊,李寶也沒有什麼信心能戰勝金兵,但是也要為之一戰,朝向大海大喊:"天試李寶邪?寶心如鐵石不變。”下定決心與金兵對抗到底的李寶帶領3000水軍來到山東石舀島。
李寶利用冬季刮起的南風,準備用火攻擊金兵龐大的海軍。他提前準備了火把和火箭藏于戰船之中,然後帶領戰船襲擊金兵,金兵仗着自己人多,放松警惕,本以為把李寶圍住就勝利了,沒想到李寶讓士兵點起火把,向金兵發射帶火的箭簇,金兵的戰船被點燃起來,由于南風的影響大火很難撲滅,據說,大火連綿不斷,燒了四天四夜。這就是著名的陳家島海戰。
結語:
李寶憑借三千水軍大敗金朝的七萬水軍。這一戰讓李寶被後人傳頌,英國人還把這場戰役收集到《影響人類最重大的100次戰役》之中。李寶從魯莽任性的“潑李三”成長為一代名将被後人記住,這與嶽飛的諄諄教導是分不開的,李寶堅守自己的志向,最終以少勝多大敗金兵,繼承了嶽飛之後的名将。
換言之,嶽飛在處置40名逃兵要時沒有心軟放過李寶,可能就沒有這一段名垂青史的戰役了,生于亂世是李寶的不幸。遇見嶽飛是李寶的幸運,李寶能勇敢面對七萬多人的敵軍沒有膽怯證明了嶽飛沒有看錯人。
參考文獻:《玉照新志》第五卷、《宋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九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