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下智慧,品味舍得

溪水舍棄了山澗的恬靜,才感受到大海的浩瀚與洶湧;小鳥舍棄了鳥籠的閑适,才感受到風雲的氣息與脈動;駿馬舍棄了馬廄的安甯,才感受到馳騁的歡樂與激情。舍得,有舍才有得,有舍就有得,舍去一些你現在擁有的,得到的将會是不一樣的感受。

正如材料中的牧場主,在聽從法官的建議後,送了三隻可愛的小羊羔給獵戶的三個兒子。他雖然失去了三隻小羊羔,但卻保護了他的其他的小羊羔,同時他還有了一個好鄰居。這對于牧場主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地簡單。生活中,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一切,追求完美。人生,本來就是不完美的,苛求完美,本身就是一種不完美。我們要做的不是攥緊我們手中氣球,而是應松開手,讓氣球盡情地随風飄蕩,繼而張開雙臂,擁抱整個天地,用我們的心動與宇宙産生永恒的共鳴。

很喜歡陶潛——一個不為外物所奴伇的中國男人。他早已看透了官場的黑暗,他早已感受到了政治的腐朽,五鬥之米怎能壓彎陶潛的脊梁?他厭倦了,他放下了,終于,他釋然了。“暖暖遠人村,依依虛裡煙”引起了多少人的向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增添了多少生活的情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等悠閑,又有誰能體會?相比那些“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文人武士來說,他成功了。一個封建制度下的儒者,舍棄官場,遠離朝庭,隐入深山,夢回桃源,“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或許,人們永遠無法了解“大隐于野,中野于市,小野于朝”代表中國古代文人們何等的心境,但我堅定地相信陶潛,他永遠是真正的中國男人,他懂得取舍,更為中國的儒者們指出一條坦途明道。

近日,一則報道稱:遼甯撫順市一位副秘書長,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不明财産近430萬元,一個190平方的房子,竟然成了他個人的“博物館”,勞力士金表48塊,LV包253個,高檔服飾1246餘件。其實,這已經是勞苦大衆奮鬥幾輩子都達不到的“境地”了,然而,她的“追求”并未止步。最終,她的貪欲将她送入囚牢,其實,她已功成名就,她也沒必要怎麼做,如果他她能領悟人生的智慧,感受舍得的真谛,或許新聞媒體報道的就是她如何勤政愛民了。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随天際雲卷雲舒。生固欣然,死亦無憾,我兮何有,誰與安兮,花落還開,水流不斷,明月清風,不勞尋覓。”身處“快餐”時代的我們,在物欲橫流的紛繁塵世中,我們不必樣樣都去追求,不必苛求完美,我們也應該學會舍棄。舍棄是一種勇氣,舍棄更是一種智慧。舍得,有舍才有得,有舍就有得。

天下智慧,品味舍得,舍得,永恒之理,人生真谛。